6月6日,我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5G正式走出实验阶段,步入我们的生活。各大厂商也陆续发布自家的5G设备,为将来5G普及铺路。5G将催生更多新兴产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可我们的个人信息又何去何从?
“万物互联”的背后,愈发透明的个人隐私
“万物互联”也是5G的热门话题,家居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智能家居很早就提出,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智能家电产品,比如: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热水器等,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便利。它们之间相互联网,只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就可以安排我们一天的生活作息。
在背后,它们也在不断上传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像有双眼睛无时无刻都在盯着你,对你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你什么时候起床、睡觉、有什么兴趣爱好,以及一些连你父母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对你的生活日常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方便达到“精准”推送。例如:早上,你和朋友谈论喜欢的衣服样式。到晚上打开电脑浏览网页时,发现弹出的广告正是你早上和朋友讨论的那件衣服。你的个人数据早在不经意间泄露出去了,这些数据都已经上传到云服务器中。甚至某些不良公司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打包卖给产品推销、诈骗犯罪分子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并从其中非法牟利。
5G所提倡的“万物联网”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革,但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隐私也遭遇更多的泄露危机。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个人隐私数据
2018年5月25日,欧盟正式实施号称“史上最严”数据隐私法,GDPR(通用数据保护法案)并强制执行。政府机构拟定法案并强制监管显得尤为重要,Facebook至少87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顺丰员工贩卖用户信息非法牟利等等事件,都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禁止过度采集用户信息,隐私数据传输和存储必须加密,必须经过用户允许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相关数据。
连李先生都能说出“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企业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这种话,叫人怎样去相信企业能保障我们的个人隐私数据?
在个人隐私信息和便捷性之间的取舍如何取得平衡?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