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车市遭遇了近三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却首次超过了100万辆,未来,新能源汽车又该怎么走呢?
6月21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下称“中国氢能联盟”)、中国能源报联合主办,以“新时代•动力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9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新能源汽车动力变革论坛”在广州举办,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动力电池技术未来、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开发安全、长寿命的快充技术
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分别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61.7%。截至去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突破550万辆,其中我国占比超过53%。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电动汽车大国。
但事实上,除了受到政策因素影响外,消费者自主选择纯电动汽车的意愿并不如想象中的强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续驶里程短,而续驶里程与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息息相关。对此,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表示,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有天花板的,想要突破这一天花板在技术上并不容易。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
同时,电动乘用车若从快充发展到超快充,即实现10分钟内补充90%的能量,也能有效缩短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的差距,不过这需要减小电极的厚度、改变电池结构、以及选择更适合快速充电的材料、更合理地设计热管理系统等,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一个既敏感,又不能回避的话题,更是消费者选购的一大顾虑,不断被曝出的电动车着火事件,使电动汽车在安全性方面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与燃油车起火相比,纯电动汽车的可怕之处在于其不确定性。所以王子冬认为,在没有掌握电池着火规律之前,把握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和长寿命的平衡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他认为,电动汽车未来的出路在于:增加新的功能、大量采用节能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开发长寿命的快速充电技术,解决电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
氢燃料电池车要加速创新与交流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部分,氢能在今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火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关话题也成为本次论坛讨论的焦点。
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现场介绍,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共性技术非常多,且国内对二者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我国具有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但目前的行业现状仍然是举步维艰,难点在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加氢站;政策体系不健全,未明确氢能归口部门;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
余卓平建议,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呼吁国家氢能作为能源布局,让氢能先行;其次是要在技术上加大攻关力度,把落后的技术追上去,完善标准法规,提出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路线图,形成国家的战略;同时不能闭关自守,应加大国际交流,在世界平台上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新能源车发展要坚持节能减排初衷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多种多样,究竟走哪条路或者哪几条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但事实上长里程纯电动汽车并不节能减排,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是假节能减排,而燃料电池电动车难实现节能减排。
在电力主要来自燃煤的情况下,节油而耗电高的长里程纯电动车并不能减少排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车重且耗能高,实际油耗计算方法常有造假现象,不少消费者仍当燃油车用,排放有增无减;氢能研发投资大,电池价格高、制作过程耗能高,目前在材料、技术、催化剂等方面还存在很大难题,所以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也难实现节能减排。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因而在杨裕生看来,纯电动车应以微、小型为突破口,因为其电能全部来自电网,电池少、安全性高,适应城市、乡镇交通普遍需求,价格便宜,容易推广;大、中型汽车应主要发展增程式,因为第三代车的发动机发电不必经过电池而直接驱动电动机,免除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电池组用量可再减少,预计节油率可大于60%。
余卓平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在于小型车,或者如特斯拉这样拥有小部分市场的高端用车;而增程式则适用于大规模的普通消费市场,成本上可以与传统燃油车直接竞争;而善于跑长途的燃料电池汽车则更搭配运营商用车的使用场景,且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相对集中。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
面对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系列现实瓶颈亟待破解的现状,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给出三点建议:第一从供给侧和消费侧着力,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第二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第三加强协同创新和顶层设计。“相信本次论坛一定能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加强沟通,凝聚出丰硕的知识成果,为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文:郝文丽 编辑:蔺天子 版式:刘晓烨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