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丨刘冀然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紧急约谈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针对6月13日上海一辆非法网约车违抗检查、闯关逃逸,并撞伤四人的案件,滴滴将面临10万元行政处罚。上海交通委责令滴滴平台在6月底之前全面自查统计梳理平台内无网约车资质的注册车辆并作清退,对于当前人车基础数据不够完整的“马甲车”,要求6月底前进一步完善车辆及驾驶员的基础信息,并实时同步监管平台。
6月13日早9点22分许,一辆牌号为沪AF08630的白色比亚迪轿车正在接单运营,执法人员示意驾驶员郝某停车接受网约车合规检查,但郝某反而加速冲过检查岗,逃逸过程中致使一名执法人员左耳撕裂、一名骑自行车的老人被撞到、人行道上一名女性行人被撞至重伤、车内一名女性乘客因车辆撞击导致左小腿肿痛及牙齿出血。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将四名伤者送医治疗。
郝某于当场被执法人员控制并带至附近派出所接受调查,除交通肇事、闯关逃逸的相关法律责任以外,针对违反网约车及驾驶员资质法规的非法营运行为,郝某将面临10000元罚款并暂扣机动车驾驶证3个月的处罚。
事实上,这并非各市级交通委首次约谈滴滴,顺风车惨剧后的紧急约谈让该业务板块整顿下线,至今仍未恢复,网约车司乘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关注。而这一次的案件,则让“马甲车”成为了新的关注对象。
按照滴滴官方公布的快车业务车辆及驾驶员资格要求,除了车型尺寸、年限等日渐严苛的标准以外,还需要营运车辆须为本地号牌车辆、营运驾驶员为本地户籍,并且人、车、滴滴司机端注册信息须完全一致。
在实施限购的一线城市,对于使用私家车注册滴滴快车的本地户籍人员,这样的要求并不难以达成,但对于群体庞大且运力更为可观的全职外地司机来说,这样的规定相当于让他们彻底失业。
在外地车辆彻底无法营运,且本地私家车主持续流失的情况下,滴滴快车业务运力直线下降,甚至一度出现无车接单的情况,滴滴为了扭转颓势,推出了“无车加入”的司机招募模式,与各地租车公司合作,安排并无本地车辆的驾驶员用租来的车拉活。
顾名思义,租来的本地车辆符合滴滴对营运车辆的基本要求,相当于为营运行为披上了看似合规的“马甲”,但由于租车者往往是外地户籍人员,遭遇运管部门执法检查时,“马甲车”属于非法营运范畴,仍要接受扣车罚款等行政处罚。
汽势Auto-First于近日走访了北京一家与滴滴签署正规合作协议的租车公司,公司负责人谢某(化名)表示:“没有犯罪记录,无重大交通事故,无一次性扣12分,驾龄满三年,满足这四点就可以签约租车,车是挂靠在公司名下的,都合规,但一般来说都是非京籍司机来租车跑快车,所以遇上运管检查,也得挨罚。不过不用担心有损失,所有租金和罚款都是公司给垫付,然后滴滴公司再全额给我们报销。”
探访过程中,正巧偶遇一名前来续约的快车司机,其签署的租车营运协议长达十页左右,且格式正规,但看似正规的合约以及相对严格的租车审核程序,并不能让“马甲车”跻身合法运营行列,而使用“无车加入”的快车司机群体也并未能成为合法的“正规军”,充其量只是从“黑司机”升级成为了利益稍受租车公司保护的“灰司机”。
约谈会上,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表示:公司将全力协助做好在此次案件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并配合执法部门做好案件调查处理。针对交通执法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公司将迅速落实整改,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对于滴滴而言,审查“马甲车”在技术层面并不难,但下定狠心将其全面清退,却难于登天。
“租车跑快车这业务合作去年开始的,就是因为本地车加本地人这要求太严,没人跑快车了,滴滴也没钱赚了,就是要保证运力充足稳定才开的这业务。我们往外租的车4600-5200块一个月,我们买车,还得租指标给车上牌,一年也是一万多块,还包保险保养维修,根本不赚钱。但协议里有规定,要求司机每天保证至少7个小时车上有乘客,滴滴从快车收入里扣除服务费里分一部分给公司。”在租车公司看来,“保证运力”是滴滴的初衷。
根据滴滴以往公开的数据显示,在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名司机中,只有不到1万名司机拥有本地户籍。若要做到完全清退“马甲车”,上海市的快车数量将迅速下滑至原有数量的2%,考虑到本地车主多为兼职营运的因素,在日活订单量最为活跃的多数一二线城市,滴滴快车业务将近乎停摆。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即使在舆论质疑最为严重的2018年,滴滴也只封禁了4.3万“马甲车”和投诉较为集中的司机账户,潜台词很明确——迫于舆论压力必须整改,但做个样子可以,全面清退的损失无法接受。
在约谈会后的几天,北京这家租车公司的业务仍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这也再次印证了滴滴并未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去做全面整顿。
并非滴滴推广宣传中那般时间自由、工作无压力,专职“灰司机”群体的生存空间已被挤压殆尽。
“灰司机”许师傅(化名)是山东冠县人,来北京做专职快车司机已四年有余,一开始使用自家山东牌照车辆跑快车,加之当时快车奖励还算丰厚,月收入在16000元上下。“那时候进京证手机上就能办,挺方便,而且当时滴滴发优惠券多所以快车的活也多,现在是真不好干喽。”一年前,迫于运管检查力度加大,许师傅只得选择租车拉活。面露无奈表情的许师傅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早6点出车,夜里11点收车,每天大概拉35-40单,运气不好500块,运气好能拉800,刨了油钱不到200,租车钱160,每天能赚300多点儿,一个月一天都不休息,限号那天就在5环以外跑,也只能有一万左右的收入。”
面对高昂的成本,赵师傅(化名)则选择了父子俩共用一辆“马甲车”跑快车。“白天我拉,儿子夜里拉,一个月下来能多赚3000左右。现在比较麻烦的是开始接单的时候需要刷脸,所以每次儿子出活儿我先得帮他刷脸开始听单他再走,滴滴后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安全,但我们只是为了多赚点儿。”近日,滴滴公布了司机防疲劳驾驶规则,规定司机每4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再次强调了营运工作中“安全第一”的原则,赵师傅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是叹了口气:“哎!这么一来每天至少又要损失一个多小时,钱又少了点儿。”
在接受汽势Auto-First采访的几位“灰司机”看来,原本滴滴扣除的27%服务费用已可理解为出租车行业的“份儿钱”,加之必须负担的油费,这样的成本尚可接受,但本地牌照车辆的租金无疑再次加重了快车司机的成本负担。如果被运管查扣车辆,虽然费用将由租车公司垫付,但扣车停运期间,“灰司机”将失去工作机会,无异于暂时失业。
对“灰司机”而言,不仅利润空间被挤压殆尽,违规营运的烙印更意味着其行为无法受到法律保护;对滴滴而言,“马甲车”虽意味着至关重要的运力保障,但明知违规却自行出资赔付的“监守自盗”行为,只能说明“安全第一”仅是滴滴口中的空泛口号,即便全面清退“马甲车”才是符合滴滴“让出行更美好”初心的做法,但随之而来的无车接单、快车业务量巨幅下滑甚至完全停摆的窘境,滴滴恐怕永远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