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钟源)《经济参考报》6月18日刊发题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布》的报道。文章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6月17日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治理原则》),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
据悉,《治理原则》旨在更好协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原则》突出了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强调了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条原则。
其中,安全可控是指人工智能系统应不断提升透明性、可解释性、可靠性、可控性,逐步实现可审核、可监督、可追溯、可信赖。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提高人工智能鲁棒性及抗干扰性,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而开放协作方面,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中的协调互动。开展国际对话与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国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和实践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加强人工智能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成立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
事实上,起草治理原则是委员会今年的重点工作。对此,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张旭介绍,治理原则经过网上建议征集、专家反复研讨、多方征求意见等环节,凝聚了广泛共识。
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看来,治理原则特别提出关注未来长远人工智能发展,开展持续性的预测研究,这是对长远人工智能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的前瞻性部署和治理。这个设想恰恰是负责任的体现,能确保人工智能长远发展真正对人类、社会、生态有益。
“有些准则、原则的提出主要是以本国、本组织的视角为核心,此次我国发布的治理原则特别强调国际协作,共护人工智能的未来,强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对世界做出的倡议和承诺。”曾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