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正如火如荼,零售企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除了阿里、京东、苏宁三大零售巨头,后起之秀拼多多也高调入局。各路大咖出身不同,打法也各不相同。从今年618的市场表现来看,各家都格外关注"双线"、"社交"、"服务"三个关键词。
双线:单条腿走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互联网增长红利消退,价格、品类优势被摊平。线上获客难度增大是所有电商共同面临的问题。线下场景和服务体验,成为电商们决胜的关键,零售业正式进入"双线"时代。
5月21日,京东618全球品牌峰会上,徐雷阐述了京东零售的战略布局,"全渠道"成为核心关键词之一。其实,纯电商出身的京东前几年就产生了线上线下渠道"双线"发展的想法。2017年,刘强东为京东立下"5年开100万家便利店"的目标。为对标阿里的盒马鲜生,京东还推出7FRESH,并在2018年提出3-5年开1000家的目标。
不过,由于线下供应链、管理体系不完善,京东便利店开得快,关得也快。100万的目标迟迟见不到新的进展。7FRESH发展目标和步伐也都在放缓,并不断传出裁员、换将消息。前7FRESH负责人王笑松曾说2018年底开50家,时至今日7FRESH全国门店仅16家左右。日前,又有媒体报道618促销之后7FRESH将迎来新一波裁员,并商议7FRESH项目出售事宜。
尽管京东在"双线"发展的道路上并不顺利,但徐雷在京东618品牌峰会上的表态,意味着京东将继续向线下发展。
电商第一巨头阿里同样"掉头"线下,提出了线下便利店计划。盒马鲜生是阿里线下市场试水的典范,全国已经开设150家门店。5月31日,苏州市昆山吾悦广场盒马关停了一家高客单价的标准店,3月份在上海成立第一家低客单价的盒马菜市。盒马战略调整,进入新的发展期。近日,阿里携手百联集团投资10亿元打造线下便利店品牌——逸刻,继续加码线下。
苏宁从家电连锁起家,线下布局由来已久,2018年更是进入智慧零售大开发时期,全年新增门店8000多家。依托线下优势的苏宁,顺势收割线上。2018年苏宁线上增速6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苏宁线上规模超过总规模60%,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率先用"两条腿"走路。截至2019年4月,苏宁门店总规模超过12000家,并且扩张速度持续加快,年底将达到26000家。
线上单纯的品类、价格优势,同质化严重,已经不再是优势,需要和线下场景、服务融合。当年线上发展迅猛的开始恶补线下,线下占据先发优势的在收割线上。而不论当初是何出身,也不论新路是否顺利,除了"轻资产"的拼多多,零售企业们都在走"双线"道路。
社交:成熟的商品自己会找到消费者
促销节日增多,时间延长,参战的零售企业也越来越多,自然增加了商品同质化的竞争。如何让商品自己找到消费者?
5月24日京东开启拼购日,提前打响618战斗。手法与拼多多比较相似,主要是低价拼单日用品。近日,京东拼购小程序推出"厂直优品"频道,准备面向全国招募制造型企业,如果计划推进顺利,将有效提高京东拼购的客单价,也能够实现C2M反向定制。据悉,与京东合作的工厂型商家40%是首次触网。因此,京东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社交电商"的代表拼多多,今年618通过品牌清仓、名牌折扣、限时秒杀、砍价免费拿等营销手段,继续利用低价建立商品和人之间的纽带。2018年上市以来,拼多多虽然实现超常规增长,但营收增速持续放缓,低客单价市场红利挖掘殆尽。今年618,拼多多也在往高客单价领域和一二线城市迈进。根据拼多多公布的数据,6月1日当天,拼多多苹果手机系列产品销量达2.5亿元;6月1日到6月12日,拼多多水果生鲜等产品70%订单来自一二线。
阿里方面对县镇市场的狙击力度,堪称"史上最大投入"。据悉,此次618,阿里同时推出聚划算、淘抢购、天天特卖等淘系11个营销平台。通过品牌直降、平台补贴等手段,在三四线、五六线形成用户裂变。
6月8日苏宁拼购日,当天第1小时就超过去年拼购日全天成绩。其中,"民生21款"进入30多万中国家庭。打"正品拼购"的苏宁拼购在"水果自由"市场表现也突出,拼购日期间苏宁帮助36各国家卖出万吨水果。今年618,苏宁基于供应链优势和消费大数据,将反向定制推上新高潮。让消费全程参与商品制造。比如在6月6日,苏宁独家首发的惠而浦国米定制空调,不仅做了功能升级,还融入体育文化,拥有国米标志的专属设计,让该空调具备更高的辨识度,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消费人群。
除此之外,苏宁将国米IP、百亿赛事版权等内容植入众多产品中,在功能、设计、文化等多层面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并且,此次苏宁618开启10天10夜超级品牌日,白天限时购,晚上vlog+直播,让商品自己开口说话,自己找到消费者。
服务:竞争深水区消费者认人不认钱
在一个商品过剩、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智,他们对商品的评价不单单只是售前的价格,更多地是考虑物流体验和售后服务。
作为国内电商第一巨头阿里,虽然菜鸟和"三通一达"从2013年就开始合作,但松散地合作,导致阿里快递速度长期得不到保证,屡遭消费者诟病。今年618阿里方面表示,要以保证双11的物流力度保障618。口号的背后,是菜鸟2018年大手笔投资自动分拣设备,提升物流流转速度。并在今年618推出"丹鸟"试水当日达/次日达服务。
阿里对售后服务的投入力度也再次加大,活动期间,消费者凡购买到"天猫无忧购"产品,客服1小时响应,48小时解决问题;对于护肤产品过敏、变质不需举证,直接退还;上门取退、以旧换新等服务。
去年8月底以来,京东经历关键人名誉危机、高管离职等高层动荡,淘汰"三类人",推行996/995工作制,快递员取消底薪等一系列风波,今年的618可以说是京东最为动荡一届618。京东也一改之前高调风格,618前夕坦诚发布时效问题,由于活动期间客单增加,京东对入仓、出仓商品进行24-72小时不同延时。尽管今年第二季度京东物流已经扩招5000人,京东的物流表现依然很保守。
苏宁则针对性地提出了"618不降速",并公布的618期间物流时效地图,强化了服务力度。
据报道,苏宁"当日达"服务已经拓展至全国78城市,"次日达"业务扩容到317座城市。基于苏宁在全国46个冷链仓,苏宁水果生鲜今日达/次日达服务覆盖的城市从179个扩大到188个。截止4月苏宁门店数量超过12000家,前置仓超2000家,苏宁3公里1小时达服务已经覆盖40000多个社区。
同时,苏宁30365服务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并针对售前、售中、售后推出46项服务标准。实现物流流程标准化、价格透明化,打破行业潜规则。618期间苏宁打造第二届服务工程师节,推出30分钟响应、2小时响应、1天完成订单的"321"服务标准。同时对14万工程师进行10亿元旺季补贴。
结语:"双线"、"社交"、"服务"是本次618的三大关键词,也是当下零售发展方向。电商普及,线上线下界限模糊化,商品要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场景。商品过剩的时代,除了功能,商品要根据消费者需求通过定向反制走差异化道路。而最为核心的就是,商品层面的竞争始终会趋于相似,最终比拼的还是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