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被废品厂15元一辆回收?
ofo要倒闭了,1500万人的押金没法退了?
摩拜80后创始人套现15亿后辞去重要职务?
ofo法人代表被限制出境了?
共享单车被卖到缅甸送给当地学生了?
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单车市场颇不“太平”。全国多地出现共享单车“坟场”,有企业被曝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几家企业为了“生存”不约而同悄悄涨价……
当资本潮水退去,行业经过一轮洗牌后,存活下来的共享单车企业到底将何去何从?
小黄车被当废品出售?
据媒体报道,有网友爆料称,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学府二段的一处拆迁厂内,堆积如山的几千辆ofo小黄车被碾压成废铁,等待废品厂以15元/辆价格回收运走。
据悉,堆积如山的几千辆废车以ofo居多,偶尔掺杂几辆其他品牌车辆。报废厂相关人员表示:现场大概有3000辆小黄车。
面对规模庞大的集中报废处理,许多网友猜测ofo将小黄车当做废品售卖,并且即将退出成都市场。
对此ofo相关负责人回应,此次报废清理属于政府监管下,企业对车辆的正常管理行为,涉及车辆只占成都投放量的非常小一部分,已达到报废年限。
外国企业家购共享单车赠缅甸学生
让人庆幸的是,小黄车还没有沦落到被当成废铜烂铁论斤卖的地步。
据外媒报道,外国企业家Mike Than Tun Win创建了一个名为LessWalk的非盈利性组织,从共享单车企业收购了10000辆自行车,并计划将这些车捐给缅甸的学生。
在缅甸农村,学生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学校,是极为常见的,有些学生每天从家走到学校要一个多小时。很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像自行车或是摩托车这样简便的交通工具。校车对于这些农村孩子来说更是闻所未闻。
LessWalk对买来的共享单车进行了改造,给它们加上了后座,并将二维码扫描锁改装成普通钥匙锁,随后将它们运送到缅甸。
这些自行车大多是从清算人手中购买的,他们控制了oBike在新加坡关闭的业务并继承了ofo的废弃车队,这使得他们的收购价比普通自行车便宜。每辆自行车的修理改装和运输成本估计在35-40美元之间。
Than还希望他能号召“全球的朋友”一起加入他的计划,让几十万废弃的自行车“获得新生”,而不是制造更多的城市垃圾。
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几家共享单车企业经过这两年热闹的“互啄”之后,留下了一地鸡毛,也难怪网友会有小黄车已经被当做废铁卖掉的猜测。
今年4月,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ofo运营主体之一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被申请人”而出现,申请人为聂艳,日期是3月25日,办理法院为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这意味着有人申请ofo破产,但是还没进入程序,没有什么法律效力。
6月1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公开执行信息显示,ofo运营主体之一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正江被法院限制出境,申请执行人为仵金科。
公开资料显示,陈正江2014年底加入ofo,现任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公司前五号员工,一直担任重要职务,目前是ofo中国区业务主要负责人之一。由于ofo的经营困难,陈正江此前已经被列为限制消费人员。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ofo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的信息多达146条,涉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厦门、南京等地区法院,数额从数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曾14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截至目前全部未履行。此外,公司涉及法律诉讼418条,历史行政处罚19条。
与此同时,在退出摩拜单车的运营主体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近6个月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又退出两家“摩拜系”公司。
天眼查数据显示,6月11日,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摩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胡玮炜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由李洋接任。监事由刘禹变更为高杰。公司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仍为mobike (HongKong)Limited。
天眼查数据还显示,6月10日,胡玮炜卸任摩拜(北京)全资子公司武汉摩拜共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职位,均由李洋接任。
根据公开信息,胡玮炜于2015年1月成立摩拜单车。2018年4月,摩拜单车被美团点评全资收购,随后胡玮炜出任摩拜CEO,并任命刘禹为摩拜总裁。2018年11月,美团点评CEO王兴成摩拜大股东,胡玮炜等摩拜创始团队退出,12月23日,胡玮炜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摩拜单车CEO职位,由公司总裁刘禹接任CEO一职。
涨价后骑车比坐公交贵?
前段时间,多家共享单车以“为了活下去”为由而接连宣布涨价。不少市民骑行后发现,在服务质量暂时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租赁共享单车出行比坐公交车还贵。
事实上,业内对于共享单车会涨价早有预期,因为,只有涨价,共享单车才能保证覆盖成本,活下去。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分析称:“共享单车想要实现海量投放,必定要支付高昂的成本。ofo单车的成本大概要几百元,而摩拜单车的成本有可能达到上千元。即便部分共享单车的骑行费用在涨价,但也只能覆盖运营成本。”
另外,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说道:“由于共享单车不属于个人用品,因此消费者不会特意去珍惜。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使共享单车损坏率较高,而共享单车的回收和修理又将推高运营成本。”
事实上,共享单车企业都在探索行业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发展途径。
有共享单车企业工作人员坦言:“为了维持生存,我们先后尝试了广告、金融、资讯、游戏等多种业务方向,目前也在与电商平台合作,希望解决公司现金及盈利的问题。”但其同时指出,如果不能解决共享单车本身的模式问题,其它业务也许都不可持续。
有人说,共享单车并不是错误的,只是不完美。“最后一公里”仍是刚需,因此共享单车企业还有机会。只是到底该如何走好下一步,可能是企业们如今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吧。
新民眼工作室 贺榭
来源 | 环球网、中国基金报、三秦都市报、证券日报
编辑 |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