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

2019-06-16 13:14发布

制造标杆要成为智造“优等生”

——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一)

浙江省宁波市近年来抓住全球机器人兴起的新趋势,依托自身良好的实体经济产业基础与优势,加快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变,趟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智能经济发展之路。

在沃土上开辟新天地

“当前,以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为代表的智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培育机器人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认为,宁波制造业具有“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专业化分工精细、特色块状明显”的特征,已形成了以石化、汽车、纺织服装、电工电器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三大家电基地,宁波生产了全国1/3的小家电,在20多个细分领域拥有数千个小家电品种,电热烘烤器具、洗衣机、吸尘器、饮水机等10多个细分行业小家电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同时,宁波也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已形成了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是全国九大工业行业之都。其中,注塑机、模具、气动件、密封件、精密轴承等领域,在国内外均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制造基地,产量产值占全国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微小轴承生产出口基地。

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中长期结构调整诸多叠加因素影响,宁波也面临着新兴动力不足、增长速度放缓等短板,转型发展的压力较大。制造大市如何转型升级走向“智造强市”,这是宁波面临的新挑战。

“正是基于宁波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宁波要抓住机遇,把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和智能经济作为今后经济的主引擎,积极建设机器人与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不断优化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体系,努力培育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唐一军表示,宁波机器人与智能经济要强化智能引领,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港航、智能城市三大重点,广泛运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智能产业,加快形成以“智能升级、智慧转化、智力集聚”为特征的智能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工业2.0、工业3.0、工业4.0相偕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路子。

风起云涌的新技术革命,让传统企业自身也感受到紧迫的压力。已有30多年历史的舜宇集团是宁波民企的佼佼者,松下、三星、奥林巴斯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光学产品出自这家企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金融危机时,由于国外市场低迷、订单需求锐减,外加企业OEM的生产模式、利润直线下滑,舜宇集团创始人王文鉴说,在此关键时刻,我们决定加盟机器人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化光学产品,终于赶上了世界光学产品转型的潮流。今年4月,舜宇为华为生产的双摄像模组获得全球首款莱卡认证,紧接着舜宇有联手国际知名企业开发新型智能全景相机。现舜宇的车载镜头、手机摄像模组销售居全球第一、光学镜头与手机镜头销量居全球第二。舜宇集团董事长叶辽宁说,舜宇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智能光学的风向标。

如今在机器人智能化生产基础上,舜宇进一步向智能柔性化方向发展。“所谓柔性生产就是在一台(套)设备上完成多任务操作。”舜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九星说,这是一套智能数字工厂管理系统。其中流水线能实现几种产品共线生产:先由机器人用机器视觉被产品抓取到流水线上,再按照各自的规划路径实现自动生产,整条流水线包括上料、组装、检测、下料等四道生产工艺,根据不同的零部件,机械手可自动切换夹具,协同完成精密产品的组装。据介绍,该产品的安装精度可达5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这样高的产品精度既是人工操作无法做到的,也是普通机械手难以企及的。

立足长远 培植新增长极

“借鉴国内外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宁波实际,我们推出了机器人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方案提出,宁波将完善产业体系,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形成涵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集成机器人产品、集成应用创新、机器人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系列工程,加大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力度。到2020年,全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是宁波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陈炳荣说,宁波将大力扶持本土机器人产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宁波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依托自身优势,进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发展机器人产品及集成服务。快速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争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企业中心,培育一批机器人制造和配套产业的自主化品牌,带动“宁波制造”机器人走向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产业企业和品牌团队落户宁波,加快产业发展。

今年初宁波市推出了智能制造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聚焦五大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攻坚行动,着力培育五大新型制造模式,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强市。到2019年,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将接近1000亿元,形成年产7万台成套装备、机器人整机的产能规模,智能核心技术装备在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区域得到较广泛应用。为加大企业智能化应用,三年内,宁波市每年将组织实施200项“机器换人”或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建设10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组织实施5个以上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项目。

在宁波,一个以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智能经济正在崛起。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说,通过机器人改造项目投产,既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又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空调的全检合格率达到99.96%。来自宁波市经信委的信息显示,目前宁波共有414个机器人换人技改专项完成竣工验收。

宁波的机器人品牌战略,引来“名星”辈出。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针织装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将纺织行业自动化技术向工业自动化领域拓展延伸,引入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业务。慈星执行董事、副总裁李立军说,近年来,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推行“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实现企业自身及下游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慈星已成功研发出了全球首创机器人智能对目缝合系统,可以将毛衫门襟、领子的缝合效率提高300%,实现了毛衫缝合工序的自动化,解决了行业性难题。

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中高端轴承及汽车零部件智能化装配检测生产线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刘建军介绍说,从制造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生产的不少轴承生产厂家仍在用传统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而国内高端的轴承智能化装备技术长期被德国、韩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所垄断,进口一条汽车三代轮毂轴承智能装配线成本在1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

在此形势下,中亿公司抓住机遇,深入开展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智能装配成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能够在装配、检测等环节实现全智能化,减少用工80%以上,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而价格只有国外同等产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凭借该项目,“中亿装备”成了轴承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自动化智能化方案解决商,并与哈轴、瓦轴、SKF、通用、福特等国内外知名厂家成为合作伙伴。刘建军说,去年中亿公司研制的“汽车顶灯智能装配线”,使客户顺利通过通用公司SQE的考评,获取了通用全球公司每年5000万元的订单;而中亿公司研发成功的“汽车同步研发装配线”,打破了德国队这一项技术的垄断,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填补了国内同步器装配检测技术的空白。

打造智能化“宁波兵团”

“机器人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创新力强的特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将助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说,我们之所以看重机器人产业,不仅因其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宁波未来希望打造世界级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而智能机器人作为机械装备行业的“皇冠”,对整个传统产业具有强大的提振引领作用。

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之一。建厂之初,伟立发挥宁波塑料产业优势,自主研发应用于注塑机上的机械手。两年前,伟立测试出金属加工机器人,成功将业务范围拓展到金属加工生产线,拓宽了机器人应用领域。伟立还与德国等国外机器专家联系合作,为国内多家知名公司设计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自动化应用系统,名声鹊起,产品供不应求,连续两年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伟立在国内首创性地开发了“模内贴标”式生产工艺,并成功应用于食品包装。伟立公司总经理裘洪立说,如给冰激凌盒贴包装纸,一般是在盒外贴标签,用我们的机械手能在模具内完成贴标,一次成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裘洪立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塑料行业,伟立机械手还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日用品包装、食品包装、医疗器械、3C电子行业、电脑手机配件等领域。在汽车行业,伟立机械手凭借“模内埋入”等技术优势,可以提供从保险杠到中控台完整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宝马排水槽嵌件埋入及产品取出系统、舍弗勒发动机缸盖埋入检测系统等国际大牌产品的生产线上都有伟立机械手的身影。

瞄准工业机器人行业,宁波集中优质资源,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以制造业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智能装备与产品不断涌现,生产过程加速迈向智能化,为众多企业找到了提质增效的一个突破口。均胜、慈星股份、韵升股份、大正电子等一批公司推出了服务于相关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一个集计算机、控制论、人工智能、信息与传感技术等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正在宁波装备制造业兴起,成为面向未来的新兴高科技产业。

在宁波中大力德开发出精密行星减速机产品之前,我国在这个领域几乎还是空白,核心技术和定价权被日本、德国等国外企业所掌握。当时,日本的同类产品在我国销售的单价为4000元。中大力德的产品出现后,售价仅为五六百元,逼得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下降,最后无奈降到相同的价格。

浙江大学陈婕教授介绍说,机器人智能制造可分为三个领域:一是自动制造,目的是提升效率,减少人员,平常所说的“机器换人”就是自动制造;二是数字制造,就是把每个生产节点的数据采集起来,形成一个大数据库;三是智能制造,通过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为产品生产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陈炳荣表示,目前宁波机器人企业对此三个领域都有涉足,显现出各逞所长、优势互补的可喜局面。

陈仲朝说,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是当前国内装备行业的一大热点,宁波在这一领域已进入了第一梯队。据了解,目前宁波从事机器人设计、研发、零部件制造与集成、应用服务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企业60余家,包括伟立、柏同、大正等,零部件制造企业10余家,菲仕电机、中大力德、海天驱动、新松机器人、华中数控等一批国内优势企业相继入驻宁波。

宁波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施国平介绍,宁波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具备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能力。形成了机器人零部件集成、安装、维修、硬软件集成、工程总包等一条龙服务,推动机器人应用者向机器人供应商转变,行业年总产值超过50亿元。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殷醒民教授认为,在未来20年,机器人行业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在汽车机器人领域需求尤其强劲。此外,机床加工、建筑、计算机、通信等正成为机器人新的需求增长点。宁波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可谓追赶潮流,潜力无限。(郑黎 陆立军 张萌)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029726757965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