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男
编辑丨周到/奚亭
中国5G商用牌照的面世,比业界预期时间来得更早一些。这意味着,5G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商用时间又提前一步。
6月13日,恰逢中智行成立一周年,这家以5GAI战略切入自动驾驶领域的年轻企业,在广州举办媒体沟通会。公司联合发起人兼总经理陈章宁、执行董事林晓宁、技术副总裁张振林和陈胤子对包括亿欧汽车在内的媒体讲述了其5GAI自动驾驶战略、目标以及他们对行业的思考。
中智行在南京宣布成立时,小马智行、Momenta、文远知行等国内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已基本完成数百万至数亿美元的A轮融资,国外企业Waymo的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已达700万英里。中智行的起点时间稍晚,陈章宁也坦诚追赶前者的难度不小,但这也是公司选择5GAI自动驾驶战略的原因,“希望以特色路线实现换道超车。”
什么是5GAI?简单说,就是5G+AI。张振林解释道,“中智行从底层技术上融合两项技术,并将二者渗透至无人驾驶技术的感知、智能规划、云地精图、边缘车控、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提升算法、算量和算力。”
他指出,当前无人驾驶绝大多数以AI为技术基础,最重要的模块是感知。但由于传感器性能的局限性、单车智能被动接收信号的状态、以及多变的天气状况,安全风险加大。“中智行希望通过5GAI,实现车、路、人等万物互联,将车辆接收信号的被动方式变为主动获取信号,使每辆车成为数据的接收者、处理者和转发者,提升无人驾驶安全性。”
“由于成立之初就确定此技术路线,中智行在搭建软件架构时考虑到了5G和AI两种技术的共存性。”陈胤子补充道,“目前,中智行的技术处于1.0版本,整体技术路线和框架都已确定,可实现诸多功能。接下来,我们更多的是提升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优化成本。”
因此,中智行在上个月(2019年5月)宣布牵手南京联通,共同探索5G车联网技术。更早时候,中智行组建了5GAI无人驾驶红旗车队,并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为大众进行动态演示。在研发方面,公司则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启产学研一体的联合技术研发和博士硕士培养计划。
陈章宁表示此技术路线的可实现性非常高。他认为,中国在5G应用领域排在世界第一位,在AI领域排第二,同时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也让二者快速融合成为可能。
因此,他提出中智行“5GAI无人驾驶战略”:一深度融合5G与AI技术,推动更安全无人驾驶在中国的落地,同时反向推动中国5G和AI产业发展;二借5GAI推动中国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运营、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深度融合;三通过5GAI占据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和普及的制高点,从而确立无人驾驶的“中国标准”。不仅如此,中智行还计划在2020年内实现5GAI技术突破,2021年尝试商用和落地,2022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突破。
在商业模式层面,中智行定位技术赋能的出行公司,“我们不提供解决方案,也不卖技术,而是要做一个开放式的共享出行运营平台,既有自己的业务,也不排斥和其他出行平台合作。”林晓宁如是说。在表达这个想法后,他指出,从这个角度讲,汽车的形态完全可以做一些改变,目前公司已经和一些车企合作定制2021年使用的无人驾驶车。
此外,虽然张振林表示中智行5GAI新技术路线,不应再以测试里程与人工接管率等传统指标来评判,但当前,中智行依旧有十几辆车正在南京、海南、长春三地开展5GAI无人驾驶路测,年底车队规模预计升至百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