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
涉事健身房内已空无一人。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泠瑶 摄
浙江在线杭州6月1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泠瑶)6月14日,夏季炽烈的阳光照在杭州天虹广场的商厦上,在高楼背面投下一片阴影。居民小周用一只手遮挡阳光,另一只手指向商场的几幢大楼告诉记者:“这里原先只有耀达一家健身房。前两年,周边的健身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现在这附近2公里范围内,至少有10家类似的健身房。”
而就在几天之前,耀达健身房突然宣布关门停业。措手不及之余,一群手持消费卡的老顾客纷纷向商家讨要说法。营业了五个年头,这家健身房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
记者调查的涉事健身房,已在门口张贴了停业公告。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泠瑶 摄
负债累累难以偿还
传统健身房垂死挣扎
据悉,耀达健身成立于2014年,是最早进驻天虹商场的健身房,拥有1000多平米的场地和2000多名会员,却在6月1日突然关门。在公告书上,耀达健身宣称关店系“因业务调整需要”。而在事发之前,该健身房已欠下200万元左右的房租和水电费。
林先生是耀达健身三年的老会员。“去年花2万元买了私教课,才上了40节,没想到健身房就倒闭了。”林先生说,事发前自己没有得到任何通知,之后商家和教练都“人间蒸发”。
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包括林先生在内,已有超过200名会员申请退款,金额超100万。
就在耀达健身房关门的同一天,杭州某五星级酒店负一层的健身房也宣布停业,多名酒店会员受到波及。因其拖欠租赁及物业等费用已达43万多元,营业场所被酒店物业收回。
实际上,健身房经营不景气并非偶然现象。
在离耀达健身房不到500米处,有一家经营了四年的连锁健身房。门店店长段云翔感慨道:“这两年健身房越来越难做了。”
他告诉记者,从2016年起,传统健身房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每年新增客户极少,离职的教练却越来越多,但经营者们仍在做垂死挣扎。“据我所知,在今年年初,耀达已经没几个教练了,他们却还在不停地推私教课。”段云翔说。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健身意识的提升,国内的健身市场正在蓬勃地发展。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18中国健身行业白皮书》,从2012年起,国内健身产业总产值逐年递增,近六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健身市场容量已接近1000亿人民币。
在健身行业一路高歌的前景下,市场中却浮现了不小的阴霾。《白皮书》指出,近两年全国范围内健身俱乐部在加速扩张,但一线城市的市场增速已有所放缓,大量企业宣布整合甚至关停。
对此,杭州市体育休闲协会副秘书长吕振华表示,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健身行业现在进入了整顿和清洗阶段。
突然停业的涉事健身房。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泠瑶 摄
消费升级浪潮袭来
互联网健身房成新宠
那么,传统健身房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吕振华认为,市场竞争、自身经营以及新型健身房的冲击是其面对的三大主要问题。
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席卷健身行业,健身房的同业竞争日益激烈。
根据《白皮书》,2015年,全国范围内规模以上健身俱乐部有4425家,而到2018年,前十大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就已有7154家。
“举例来说,以前我家附近3公里内有5家健身房和1万名健身消费者,那么平均每家的会员在2千人左右。但是现在有了10家,那么每家会员只剩下1000人。”吕振华说,当前,传统健身房的服务、产品同质化很严重,市场的蛋糕非但没有做大,反而被越切越小。
在健身房频频关店的背后,暴露出了传统经营模式上的问题。吕振华认为,传统健身房的地域依赖性很高,辐射范围通常在3-5公里内,开店时在周边地域营销一批会员,之后便很难再挖掘新客源。“他们只能依靠不断地售卖私教课,获得现金流,维持正常经营。”
而一直以来,侧重销售就是传统健身房的经营策略。据段云翔透露,许多传统健身房的教练只需要向顾客推荐课程,就有大笔提成,这导致教练无法专心上课。“注重营销而忽视了内容,到了后期,教练全都跑光了,客人自然也留不住了。”
除了同业竞争和自身经营的问题,由互联网催生的新型健身房正在与传统健身房争夺市场。自2017年起,乐刻、Keep、光猪圈等互联网健身房一进入市场,就受到了大批资本、客户和教练的青睐。
“互联网健身房将线上APP与线下场景结合,它的优势在于规模小,灵活性强,价格不高,因此对于爱健身、消费水平有限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非常大。”吕振华解释道。
主打“小而精”的新型健身房。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泠瑶 摄
对于健身市场未来的发展,吕振华持乐观态度:“中国大陆的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即便是传统健身房,在二三线城市,也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据《白皮书》统计,目前前十大城市会员渗透率约为1%,而邻国韩国与日本分别为7.3%和3.3%,国内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深陷瓶颈的传统健身房,又该如何重整旗鼓?吕振华建议,一方面,要在逐步改善自身的经营模式,改变营销为上、占地为王的传统思维,针对不同的客群,在内容和服务上谋求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健身市场上欺诈事件屡有发生,健身企业在诚信经营、规范营业上更要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