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5G的商用带来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普通人的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哪些行业将被改变和颠覆……新的技术变革、产业应用场景、商业机会,纷纷从试验开始走向真的战场,但距离那些设想中未来场景的真正到来,这中间仍需时日以及更多配套技术和产业的成型。
中国开启5G元年
5G 究竟能够带来什么?
5G牌照下发后,中国移动称今年9月底前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不换卡”“不换号”就可开通5G服务,后续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中国联通表示目前已率先开通国内40个城市的5G试验网络。虽然运营商和主设备商是5G网络建设的核心,但5G的下游应用场景却远不止于个人通信,如云化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和智慧城市等,都是5G发展最具备的想象力的空间所在。
目前,中国在全球主要国家的5G竞备中处于领先地位,与韩国、美国和日本共同位于第一梯队。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包括芯片、通信设备、终端等各厂商早已开启跑马圈地模式。尽管目前5G全产业的加速爆发是不争的事实,但产业链的成熟还需要时日。产业链涉及的芯片、终端、网络、应用等各方面,需要协同成长,才能成为实现真正的5G商用。
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将有29个市场开通5G服务,连接数达到1000万个。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其中,5G终端被认为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环节。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5G终端的出货量将会从2019年的200万部增长到2025年的15亿部。
5G带来万亿级规模的通信市场迭代意味着全产业链的红利,诸如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也将影响网络产品的形态及应用。在上游基建、终端供应链端红利之外,下游应用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有报告测算,上游的基建投入规模在2025年或达到3.3万亿元,下游应用则有望达到6.6万亿元;到2030年,这两个数字或达到6.3万亿、10.6万亿。
4G时代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这些深度改变了我们日常的事物,那么,快了10倍的5G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手机被可穿戴式设备淘汰,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成为了新的终端;无人驾驶也成为了主流的驾驶方式,更精准的地图定位、更复杂的运算、大量高效的数据传输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被 5G 迎刃而解,自动驾驶领域也从“单车智能”转向“车路协同”这个更加高级的形态;无人机在未来成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存在,不仅可以在农业上进行远程灌溉等操作,还可以作为另外一双眼睛,从不同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全息影像成为现实,远隔千里近在眼前式的视频通话将会让人们的连接变得更加的紧密,也让远程协作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些基于5G技术的前瞻性拓展,意味着在技术成熟之后,未来将会是一个万物互联,信息真正爆炸的时代。
距规模化商用尚需时日
目前中国5G 提速,是技术驱动、市场需求和产业成熟度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距离5G的规模化商用仍有距离。其中在技术方面,尽管牌照发放意味着我国5G通信产业链已经成熟,具备规模化商用的条件,但仍不是真正的规模化商用。业内预计,真正的产业爆发和大规模商用将在2020年内实现。
在5G规模化商用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5G服务的商业变现问题,这不仅需要TO C开展,更需要探索行业市场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式。
一方面,在5G初期由于其支持更高的无线通信速率,个人移动互联网市场仍有消费空间,不限量套餐的价格持续下降、流量越来越便宜,但这样的增量难以带来长久乐观的增收。另一方面5G也是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向的关键点,5G网络有三大性能(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和两大特有能力(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是各行各业探索新业务、新应用、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市场的坚实的基础,它将改变整个社会,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加速产业互联,成为行业数字化将的加速器,带来极致体验的数字世界和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5G带来的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这些数量级的变化正加速催生质变,可以确定5G时代将推动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将再进一步。据此前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预计在2020至2025年期间,中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
可以预见,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技术的共同发展中,从传统制造到物流、金融、媒体和医疗等,几乎所有行业都将被重构——改变在很多行业已经发生,这个过程也许不会短暂,但必然呈现加速度,5G带来更多产业形态、生活方式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