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希捷FireCuda 510SSD:大厂亮剑 左右避让

2019-06-10 09:29发布

谁是SSD市场的领头羊,那谁是存储市场的领头羊呢?

不出意外,谁生产的多,谁就是当今NAND(SSD的主要存储介质)市场的领头羊,三星、东芝、美光、海力士、西部数据、英特尔占据前6名。其中西部数据通过收购闪迪(SanDisk)涉足NAND,它与东芝又是技术共享+制造共建。而与西部数据一样,为HDD寡头的希捷却着实被抛离固态存储领域,虽然他手握LSI等核心资产,但难以影响消费级市场。

而从出货量(数量和容量)的角度来说,OEM占据绝对的主流,这恰恰又是希捷最具优势的地方,哪家PC厂商不用他的硬盘呢!

大力合作

希捷并非不知道自己在SSD产业链,特别是NAND产能掌控上的短板,因此在当年收购三星HDD业务的交换条件之一就是获得NAND的稳定供给,这也就是希捷的企业级SSD产品线由来。而在量更大的消费级产品上,希捷选择接口协议与三星相同的东芝,同时变相也成了西部数据的技术/产能共享者,两个存储领域曾经的寡头抱团取暖。

接盘侠西部数据在消费SSD市场的动作更快些,如今产品已经迭代到第二甚至第三代,特别是高性能的Black SSD(黑盘),更是在高端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直切三星970 Pro短缺后的市场空白处。

希捷的对标产品FireCuda 510 SSD来了。后来者要用更猛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对SSD产品来说,不仅要有好的NAND、好的主控、好的方案,更要有好的优化,通过合作,希捷从其他合作伙伴处获取前三者,而优化则是自家的独门利器。

不惜成本

FireCuda 510 SSD奔着游戏市场而去,希捷毫不掩饰地把"Gaming"字样写在产品表面,这也意味着它把极致性能放在首位,那么就请开始堆料上规格吧!

FireCuda 510 SSD高端的定位首先体现在容量上面,其整个系列只有两款产品,容量分别为1TB和2TB。对于目前主控和接口性能来说,1TB的产品更有性能优势,但是由于希捷特殊的优化设计,2TB版本仅在读I/O性能方面略有逊色,其余指标与1TB版本完全相同:3450MB/s读、3200MB/s写、写I/O性能达600kIOPS。在写入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容量更大的2TB版本拥有更大的写入寿命。

看看这性能指标,简直是把它所使用的Phison PS5012-E12主控发挥到了性能极致。你们看错,FireCuda 510 SSD使用的希捷标志的STXYP016C031主控,正是Phison PS5012-E12的深度定制版,而整个SSD采用的也是该主控的公版设计方案,甚至连上面所使用的零部件都与同样公版设计的其他品牌产品相若,如Corsair Force MP510,这个型号咋……STXYP016C031主控支持NVMe 1.3版的PCI-E 3.0 x4接口,内部采用8通道/32EC的NAND操作界面,性能可算是杠杠的。

即便是1TB版的FireCuda 510 SSD仍然使用了4颗东芝编号为TABBG55AIV的64层堆叠BiCS3 3D TLC NAND颗粒,2TB版本则更换为容量增加到512GB的版本,芯片数量不变。虽然同宗同源,甚至制程和堆叠层数相同,但是东芝NAND芯片的封装尺寸更小,对应的单芯片容量也略低,具体对FireCuda 510 SSD来说,所使用的周边配套元器件跟多也更昂贵,这也是Phison PS5012-E12方案产品都高举高打的原因之一。

FireCuda 510 SSD使用了日常十分少见的M.2 2280-D2封装,这并不是指M.2接口或者22mm×80mm的外型尺寸,"D2"代表这双面封装!考虑到散热和安装空间问题,M.2产品最常见的为单面封装,即从主控、DRAM、NAND到周边芯片,都安装在PCB一侧且厚度不超过2mm。D2封装对整机(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散热设计提出了更多挑战,单侧尚可外装散热片,而双面封装则难以实现。

具体来说,FireCuda 510 SSD两侧个封装了2颗NAND,同时1GB DRAM也分为两颗芯片一侧一颗,唯一的主控以及配套供电线路则被安置在常规的正面向外,便于加装散热片——主控是最热的零组件。

加倍再加倍

硬件奢侈,只是基础,高性能产品的调优则更考验厂商的功力,希捷开始爆发了。

熟悉SSD设计逻辑的朋友想必知道,除了DRAM缓存,主流SSD还会在现有TLC甚至QLC存储介质中划分出一块区域定义为SLC,用它来做二级缓存平衡寿命、性能等问题,这部分缓存容量越大,产品的性能越强,特别是能够更长时间维持高性能。

FireCuda 510 SSD全系列都非常奢侈地配备了高达28GB的SLC缓存,远高于同档次产品常见的8GB~12GB水平。要知道28GB SLC占用的空间折合TLC将达到112GB之巨,这个容量对2TB版本来说超过5%,对1TB版本所占据的比例更大,对应用户存储的空间"只有"912GB,对以大为美的SSD产品来说有些遗憾。好在这个定位的用户多数不只配有1颗SSD存储,再加上本身绝对容量不小,足够日常使用所需。

牺牲容量换取速度到底值不值?从测试结果来看,非常值!单从常规SSD性能测试软件的测试结果来看,FireCuda 510 SSD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动辄3.4GB/s的读性能、3GB/s的写性能,"同等价位(1TB 229美元、2TB 399美元)"无敌手,令WD Black SSD SN750相形见绌,占尽后发优势。不过,后者已经更新了两代,DIY及OEM都已经有一定口碑,FireCuda 510则6月3日刚刚正式上市,赢得口碑还需时日。实际上,无论是FireCuda 510 SSD还是WD SN750,瞄准的都是三星的970 Pro,从目前测试成绩来看,它们距离后者都还有一点点距离——这可是一款1年前的产品(2TB版本即将上市)呀,要不是MLC加持恐怕早已被拉下马。因此,做为后来者,性价比必须得有,970 Pro 1TB/2TB价格仍高达330/700美元,WD SN750则为250/530美元。

借用一张其他媒体的测试数据,权当参考一下性能的相对水平了。

希捷STXYP016C031/Phison PS5012-E12主控性能极限非常高,全盘突发读写性能十分接近主控的理论极限值,并且只要控制好散热,这个极限速度可以一直维持下去。此时D2封装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DRAM和NAND芯片数量多、分布于两侧的结构,非常有利于散热,即便只是风冷而无散热片辅助,这几颗芯片的表面温度也是种没有超过45℃,而主控芯片只要稍做处理,就能将温度控制在70℃水平,比完全被动散热时下降15℃之多。

同样一颗主控,考虑到存储介质为TLC,600kIOPS的标称I/O性能相对比较保守,而对FireCuda 510 SSD来说,贵在可以实现甚至超越。实际测试中(AS SSD),其读I/O一度达到660kIOPS水平,体现出主控强大的性能。

即使是它并不擅长的顺序读测试,读速度也接近2.5GB/s,与4K的64Thrd(随机64队列,相当于32QD)的性能水平,令人刮目相看。不过,以这样的性能表现,将FireCuda 510 SSD用于桌面使用着实有些浪费,服务器应用中I/O负载较大的文件或搜索应用,都可以考虑用上它。

人总是贪心的,就如同对SSD性能的渴望,但是究竟一次性读写多大的数据却没有概念。FireCuda 510 SSD给出的答案是"别操心,随便"。还记得它超大的28GB SLC缓存吗?能够一次性读写24GB数据的应用,恐怕消费端几乎没有,专业及企业级应用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对于用户来说,3GB/s的读写速度是"永远",970 Pro也为之汗颜。当然,一旦一次性读写数据量超过SLC的容量,FireCuda 510 SSD的速度就会降回TLC介质的速度,大约为1GB/s~1.2GB/s水平,属于常规表现。容量易得、速度难求,这就是CHIP对这款产品的态度。

虽然FireCuda 510 SSD使用了更多数量的芯片,但总体对产品的表现没有太多负面影响,无非是重量偏大,为8.2g(WD SN750 1TB为7.9g),功耗反而比这款直接竟品低,为6.2W左右(WD SN750 1TB为8.8W),打消了一大疑虑。

剩下的问题就是,FireCuda 510 SSD何时能够规模上市,价格能到何种水平。此前上市只有几个月的SN750采用了非常激进的价格策略,1TB版本成交价格已经低至千元出头水平,不足970 Pro 1TB价格的一半。如果它与SN750价格相近,那么将引发一场由传统HDD厂商所挑起的高性能SSD大战,将直接威胁三星在此领域中的统治地位,毕竟970 Pro太过曲高和寡,而970 EVO Plus在这俩猛货面前是那么不堪!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0007561790947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