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音频领域,喜马拉雅FM可谓一骑绝尘,在MAU存量和增量上都远超所有对手。近日关于这只知识付费领域最大独角兽要IPO的消息不绝于耳,有的说是去香港,有的说是去美国。
当众多创新企业以寻求上市为正果的时代,喜马拉雅却一贯低调行事,如今,是时候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
估值240亿
从看到听,有声阅读市场突飞猛进。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不少玩家进入在线音频领域“淘金”,如喜马拉雅FM、考拉FM、企鹅FM、蜻蜓FM、夜听、荔枝FM、酷我听书等。
经过几年的厮杀之后,自2016年开始,在线音频市场基本形成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三强争霸的格局。
其中喜马拉雅主打大平台战略,具有明显的工具化趋势。而荔枝坚持以音乐、二次元等娱乐项目为主,荔枝则走上直播道路。
虽然喜马拉雅FM是有声阅读行业中当之无愧的NO.1,但是整个音频行业收益浅薄,2016年之前,喜马拉雅FM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流量广告、社群和硬件这三个部分。
好在内容付费和知识经济风潮来袭,为音频行业带来转机。为探索新的商业模式,2016年,喜马拉雅FM上线首个音频付费节目马东的《好好说话》,正式宣布进军知识付费。
付费内容是移动音频变现的关键,为争抢头部内容与KOL,喜马拉雅不得不开始烧钱抢内容的模式。越早拥有优质内容,就越容易引起资本的目光。
自2013年以来,喜马拉雅融资动作不断,拥有阅文集团、小米科技、京东金融等明星投资者。算下来已经有4轮总计5.2亿美元,以及3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还有多轮战略融资。
也正是因为与腾讯搭上关系,获得腾讯视频独家导流入口。从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MAU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9年4月喜马拉雅FM月活跃用户高达9058.79万。
作为音频行业独角兽,喜马拉雅在今年2月小米科技入股后,估值已经升到240亿元,上市成人们翘首以待的关注点。
天生“音频第一股”,上市是宿命
江湖上关于喜马拉雅FM上市的消息不绝于耳,仅2018年就传出过4次,公司即将赴美股、A股亦或是港股IPO的消息,但喜马拉雅均予以否认。
对于企业而言,成为行业第一股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还能够利用资本杠杆撬动行业更大的资源。
移动音频第一股究竟何时诞生,聚焦无数人的目光。虽然此次喜马拉雅依旧否认有IPO计划,但却能从其公司董事变更为搭建VIE结构,窥视出喜马拉雅未来发展的一些端倪。
天眼查数据显示,5月24日上海证大喜马拉雅FM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小米旗下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公司注册资本减少314余万元,缩减5.22%。
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仅剩CEO余建军一人。每当喜马拉雅有所动作,上市的猜测就会同步出现。
对此喜马拉雅FM回应称,因为搭VIE结构,所有境内VIE公司董事变更为境外母公司股东。公司目前没有明确的上市计划。题外话,经由此事,让大家看到章子怡郝然在列股东席位。
喜马拉雅的命门:版权、变现
作为音频行业老大哥,喜马拉雅FM地位无人撼动。但是细心研究也不难发现,巨头也有“隐疾”,甚至管理不善就变成致命之殇。
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平台用户上传的内容未必获得授权,或多或少会沾染版权问题。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版权问题一直是内容平台的“原罪”。
在任何内容分发和分享平台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类似擦边球形态的版权纠纷,不构成喜马拉雅核心商业模式上的掣肘。
此外,“知识付费”红利退潮,也让公司变现渠道变窄,连圈内大佬罗永浩和papi酱都在2017年先后停更“得到”和“分答”。
知识付费上半场主要依赖“贩卖焦虑”圈用户,但现在这一做法已然失效,用户逐渐回归课堂和书本,正在远离知识付费。
据公司副总裁周晓晗在5月27日透露,喜马拉雅FM当前总用户规模达5.3亿,而其主推付费节目《好好说话》订阅人数仅为40万,付费用户转化率大约仅为千分之一。
简言之,喜马拉雅FM的用户量已经形成规模,但相应的商业化尚未与用户量形成匹配,庞大的用户体量似乎对音频付费并不买账。
作者:李莹
编辑:李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