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盒马。这一阿里集团“平台起高楼”、独立打造的新零售业态,已成行业标杆。“盒区房”成了概念。阿里系其他新零售纵队以及更多同行实践,也多以它为模版。
不过,若选个零售业态数字样本,我打算抛开它。它模式很重,大部分实体零售很难复制。后者属“旧房改造”。双方思维、所能整合的资源有很多差异。
这里给出的样本是百货案例——银泰商业。它也是阿里新零售纵队之一。2015年,逍遥子将它比作阿里“航空母舰”中的主力战斗舰。2017年,他说银泰是阿里海陆空一体化力量中的陆军伙伴。
但过去一段,银泰声量远不如盒马。它的样本意义在哪里呢?
想说,它更能代表中国最大多数零售业态的演进方向,更具落地实操与包容性。而且有太多外界看不到的软文化部分,尤其理念创新、组织变革、文化机制、领导力等。
你可能觉得夸饰。
形式上,银泰跟其他案例确实没太大差异。几年来,它的改造,也是打通会员、数据、技术、供应链,线上线下实现一一体化、全域化运营。行业里这表达几乎成了背书,许多案例同质化了。
但形式雷同,实效差异很大。少数案例已失败,大部分效果不明。银泰呢?
前几天,夸克君跟阿里集团副总裁、银泰商业CEO陈晓东有过短暂沟通。他提到几个数据:银泰杭州武林店,也是当年起步的基地,看去面积跟其他商场没区别,坪效却相当惊人:仅仅化妆品区,一年可卖10个亿流水,21个单柜品牌,全国卖到第一。而且,这不是杭州或华东银泰表现,而是全国对比。
中国连锁协会公布的2018年的百货零售业增长榜单,银泰在20强中销售增长第一名。而2018年以来,诸多百货下滑,2019年上半年更不乐观。而中国前几大百货都在探索新零售,差异背后,定有其他原因。
表面看,银泰有阿里以下战略资源:
陈晓东没忽视这些。他说,新零售后,银泰在顾客、内容(商品)两个方面做了数字化,。过去“人找货”的“物以类聚”,变成“货找人”的“人以群分”。
他用三个例子解释了效率变化。比如商场临柜销售借助淘宝直播等变身网红导购,人数达5万,收入越来越高。接下来会发展出1000名年薪百万顶级导购;其次,商场周边有许多快递,基于菜鸟体系为银泰送货,电子面单发挥了作用。此外,5到10公里,两小时送货;60天退换货。这都基于银泰“喵街”入口运作;支付环节,店内支付多样化,尤其布局14000个云POS,购物不用排队,随买随走。
上述坪效就是变化结果,放在过去难以想像。银泰已是一个插了翅膀的小怪兽。
“二零一九,沿河看柳。”陈晓东当天开场时说。春柳,起初稀疏染青,然后簇簇鹅黄,最后连绵成荫,一股不可抑制的清新。他有足够自信。
但我想说,上述不过属于应用范畴。更多体现为技术与商业要素融合,化学反应。许多案例甚至同质。若只比拼这些,我不信会有多少领先筹码。这属于“技”。
那么,银泰样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更多在于开头强调的软实力的方面,即变革意识、理念创新、组织与文化机制、领导力等。说白了,就是人与组织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重:
若没这几层,不要说有今日成效,银泰可能早已泯然众矣。
补几段历史,就能看出不同。
变革意识:先开枪,后瞄准
银泰成立于1998年(次年阿里成立),2007年,香港上市(阿里B2B业务同年挂牌香港)。20年来,创始人沈国军的商业理念、资本运作、创新经营颇富口碑。20年后,银泰不止百货,已是一个“实体+金融”双轮驱动的多元生态版图。
2017年,银泰退市。陈晓东说,主要目的是践行新零售,将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创新业务上。
但不要以为银泰数字化变革始于2017年。事实上,早在10年前IPO时,招股书里就有互联网业务规划。那年,本来身在乙方为银泰IPO提供服务的陈晓东,受邀加入,担任副总裁兼CFO、COO。他与沈是一对CP搭档。
沈与马云都是浙江人,2005年飞机上一见如故。沈本就一直关注互联网对实业的改造,而马加速了他的变革。沈提到,2008年,两人相约去南极旅行,马云对电商及未来商模的见解,促使他萌生转型念头。
2009年乌镇会议,沈宣布,银泰未来不再开百货业务,率先向互联网实体零售业转型,他一度被扣上零售业“叛徒”帽子。同年,财务及运营极为出色的陈晓东,被提拔集团CEO,主持成立银泰网,公司改名“银泰商业有限公司”。
阿里未与银泰建立资本关系前,合作就密集。2013年,银泰与天猫深度合作。当时,陈晓东说,“任何一个企业终将被打翻,区别在于是被别人打翻在地,还是自我打翻”,展示了强烈的变革意识。2013年,双方成立菜鸟网络,银泰占股32%,沈国军出任CEO。考虑到当年银泰体量,以及今日菜鸟发展动向,足见沈与陈的眼光。
2014年3月,阿里投资银泰,合作主要三方面,全面打通会员、支付,实现商品体系对接,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实现线上线下商品交易、会员营销及会员服务无缝联通。同时,这套体系将对全社会开放,为线下商业集团、零售品牌及零售商服务。
这与陈晓东一直以来的变革方向吻合。当初银泰网一度成行业老大,但他也曾感叹,PC互联网更多是物理增量,不是真正的重构,银泰亟待数据与技术力量注入。
2015年,双方资本关系强化,全面融合。2016年,阿里随后控股银泰,后者私有化。新零售“陆军”探索没了资本市场顾虑。
很多人只视为这一案例为阿里强力收购,忽视了银泰10多年来独立的变革与演进。它们的理念有惊人的契合。
多年前,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先开枪,后瞄准。”体会一下其中的探索精神。他在业界有较高口碑,多年来,曾多次获得“年度最佳CEO”称号。他对技术与商业的融合、数字化变革极为推崇。为了探索新零售,他一度将行军床放在办公室,经常有一帮工程师出没。
回到零售本质:寻找商品力
但我更认同银泰回到零售本质理念。陈表示,过去的零售,几乎全是商业地产商,不碰货,做租赁,看重的一是位置,二是位置,三是位置。当数字化变革来临时,根本无法适应挑战。
“马老师曾经说过,今后移动互联网会显著的压平线下商业地产的价值,让这个东西变成平的。”他特信服这点。
银泰CTO鄢学鵾(花名:三七)说,新零售虽有“新”字,但本质没有变,三要素即商品、价格、服务,三者不是相等关系,而是商品> 价格 >服务。只是,过去多年,商场里东西已不是消费者喜欢,价格、服务就成了比拼重心,本末倒置。
“回归零售本质,商场应该做的,就是商品竞争力。”他说。
他廓清了我多年来的认知盲区。我一直以为服务是百货差异化竞争力核心,未看到高度同质化一面。
还有一个细节足以证明。当初,银泰百货为了顺应消费,增强概念,将名字改成“银泰城”,不久前,它又改回“银泰百货”。陈说,回到零售业本质,这行业依然有丰富的生命力。
组织变革:一定是CEO管,中台要躺下来
说到新零售与组织变革,陈晓东更有话要说。
过去一段,我们看到,许多零售企业甚至大流通概念企业,受阿里集团影响,纷纷成立“新零售事业部”,尤其是它的客户。这一关键的趋势变化,阿里ONE商业大会上曾得以展示。
不过,陈认为这是极不合理的逻辑。
在他那里,“新零售”不是一种“新业务”、“新单元”,而是一种必须协调、集中公司上下所有力量进行的升级。它涉及整个组织与文化的变革,“必须让前端的能够听到炮火的,被灵动过的作战单元,去召唤后台炮火,这是现代化战争的必然的模式,而不是每个前端的部门,拖着两挺小钢炮就出去打仗了”。
陈晓东反思说,过去,银泰有一个电商部门,垂直设立在所有门店,同一维度。很多品牌商、零售也都用这架构。
“其实正确的架构是,三七领导的团队横着躺下来,让这些门店长在他上面,他要皮实,要经踩。而不是另一个门店。原来我们称之为0号店,其实是错误的,他是基础。”他说。
“像个中台概念吗?”问他。
他说:“可以叫中台概念,如果财务部去做业务了,你想想会产生什么状态?三七技术团队和他领导的线上团队,将会成为所有门店基础,如同财务部,如同人力资源部一样。因此,银泰希望正在探索新零售或数字化的同行、伙伴,不要以为数字化或新零售,招一个主管新零售的副总就可以解决问题,一定是CEO管!所有技术团队和线下通道团队,绝不能竖起来,跟所有门店一个层面,这是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一定要横着躺下来。”
这也是夸克君2003年从事信息化、数字化报道以来的真实一幕。当年,中国标榜“两化融合”,ERP等管理软件流行。一句“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既有理念博弈,也有实践的矛盾。但失败的案例,不是技术要素,而是组织力的问题。
新零售时代的要求更高。它不仅是“人货场‘的重构,更是公司内部各种要素的敏捷、积木化改造,以适应日益波动的行业趋势。它要求一个组织必须具有顶层设计力。
三七说,数字变革就是一场组织升级,“东哥(陈晓东)讲了很多人的变化,新职业和新收入,这是组织能力的改变”。三七本人也是银泰组织变革的符号。他原在天猫,银泰融入阿里后,他加入其中担任集团CTO,这也是中国第一家设立集团CTO岗位的百货企业。
银泰一位朋友说,这一段时间,陈晓东关注的集团重心,就是人与组织,还有与之相关的商业模式升级。
商业模式:新商场操作系统
说到商业模式升级,银泰的理念跟阿里几乎同步。
你知道,阿里去年9月投资者日上提出“阿里是一种商业操作系统”,这一表述,展示了巨头的生态活力、结构设计能力以及偌大视野。它也是迄今为关于一个组织最富商业美感的定义。
但我要告诉你,比阿里集团早一年,也就是2017年9月,阿里云栖大会上,陈晓东、三七就已给出几乎一样的Slogan:“银泰是一种新商场操作系统。”它建立在银泰基于商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阿里集团基础设施基础上。
双方这一概念肯定有过深入沟通,它本就是共同理念。而且,2014年阿里投资银泰时,就强调双方将构建一套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并对全社会开放,为线下商业集团、零售品牌及零售商服务。
但银泰能率先定义、表达出来,我认为不是简单的辞令。这个时代,一个词汇描绘出商业模式或战略目标,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与思想力。引领变革的企业,通常也是思想领导者。而我之前看到,美国有项统计,70%的企业都愿跟“思想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巴菲特也有过类似表达,这甚至是他投资关注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他认为,这类企业通常有着出色的治理结构。
2018年以来,陈晓东进一步强调,银泰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家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消费解决方案提供商。
更为清晰的风向了。它廓清了银泰百货概念定位,从传统的B2C(甚至还称不上)走向S2B2C的服务。
“新商场操作系统”与“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消费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标志银泰2B的规模化输出。它不是零售业务本身的增量扩张,而是一种整个商业模式的输出。
我们已看到,“新商场操作系统”已在西安开元、厦门国贸美岁两大百货上线,并建立了资本合作关系。目前,一个商业百货集团复制银泰新零售的能力,时间大约为3个月。陈晓东说,接下来只要1个月。
银泰百货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借助数字化力量重构了自身,获得了重生,而更在于这种融合形态已变成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力量。这也是一种可以复制、可规模化的力量。
在谈及银泰数字化变革发生的变化时,三七强调了三个方面,即:银泰变成了服务数字化会员的互联网商场、基于数据驱动的“货找人”商场、一个具有规模化部署新零售能力的商场。
显然,第三点对应的就是“新商场操作系统”的价值。
个人认为,银泰的样本价值,除了技术组合与应用层面,更多就是上述理念创新、组织变革、结构设计、商业模式升级的成效。后者才是关键的力量。
最后,夸克君仍想补充两个方面:
想说,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更多是一种带有通用特质的基础设施描述。但阿里自身并不能覆盖所有业态。它必须仰赖传统生态部分。银泰案例,某种程度上,比盒马更具典型意义,也更符合大多数传统零售业态的演进路径。新商场操作系统的输出,既反映了百货生态的生命力,更反映了阿里整个生态的活力。
如果阿里只是满足于银泰们的改造与生存,而没有这种开放的样本意义,银泰的边界与天花板也非常明显,随着平台演进,它还会与阿里其他业态发生博弈。我们已看到,银泰数字化解决方案越来越丰富,喵街已经成为一个精简版的“小淘宝”。在陈晓东眼中,银泰恰巧只是它上面的一个大的业态而已。未来,会有更多品类落户。
银泰的样本,同时展示了阿里生态的内在活力,多元性与矛盾性。
当然我们不是否认盒马,它其实代表着阿里集团最高的基础设施沉淀,逍遥子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显然,它背负了重要的责任。
银泰案例中,我们看到,它今日的成效,虽有阿里集团的生态支撑,但更有它10多年来独立的变革意志、探索实践。这说明,实体零售业的未来,并非仰赖阿里们来“拯救”。如果自身没有创新精神,任何业态都不可能延续下去。
我喜欢陈晓东的这句:“任何一个企业终将被打翻,区别在于是被别人打翻在地,还是自我打翻。”
中国零售业有着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具备的业态多样性与丰富度。这是无与伦比的巨大试验场。眼前的数字化变革,无论成效差异多大,它都会沉淀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会诞生强大比前一互联网企业更壮观的数字经济巨头、基础设施服务,并输向海外。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