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停车,真正的共享经济(二)

2019-06-02 11:52发布

我是Aaron,最近总有小伙伴问我有关共享停车的事,我来给大家系统的说一下。

咱不谈理想、不谈鸡汤、不讲大道理,咱实实在在的聊应用、聊模式。

若要共享,就要聊场景聊技术聊模式。

共享停车之二:场景与模式

众所周知,从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一系列关于停车的政策(如: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等)相继出台,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的各类地方性的停车政策,直接快速拉动了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

上一篇文章也分析了,为什么停车行业使用物联网技术最合适。

目前在智慧停车行业比较成熟的物联网窄带通讯技术有DDA-IoT、NB-IoT、LoRa-IoT,我们以DDA-IOT为例:

为什么以DDA-IOT为例呢?

一是DDA是我国首个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无线通讯技术。

二是它和华为的海思芯片一样,既是“备胎”以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也是我国科研人员10多年的创新型研发成果。而且在某些性能指标和参数已经超越国际领先水平。

言归正传。

室内停车场(包括地下停车场,路外有道闸的停车场等)经过物联网改造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呢?

以地下停车场为例

地下停车场需要安装哪些设备呢?

道闸、车位锁、车牌识别摄像头、空中车位检测器、地感、收费屏、引导屏、视频车位检测器、地磁(地面车位检测器)、充电桩。

以上设备绝大部分都需要通电、接网线,但在其中植入DDA芯片后,除了摄像头,其他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无线连接传输和接受数据。所有的数据再通过网关上传云平台,云平台对整个停车系统进行业务状态监控,数据分析等,然后将各种数据信息下放到用户端,车主就可以实现车位引导、反向寻车、VIP车位预定等功能。

路侧停车(又称路内/路边停车)经过物联网改造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呢?

由于路侧停车的特殊性(属于公共停车位,又没有道闸),需要执法巡检人员配合补充。

在路侧停车位安装地磁车位探测器,地磁可以准确记录车位有无车辆、车辆进入和离开的时间。

当有车进去车位,地磁的DDA芯片马上通知巡检员,巡检人员根据手持机提供的车位号快速找到该车辆,并拍照取证。当车辆离开时,DDA芯片再次通知巡检员。

车主可以通过绑定银行卡或者微信、支付宝进行线上支付,也可以通过手持机打印的二维码小票支付。(不同的城市,执法方式不同。北京的手持机可以拍照取证和收费两用,深圳规定手持机只能用作拍照取证。)

对于逃费问题,不同城市的态度也不一样。北京施行柔性执法,允许3次逃费(忘记缴费,故意逃费,其他情况等未交费行为,这里统称逃费),三次故意未缴费,不良记录直接上传交管部门,按照违章处理,并计入征信。(对于没交费,系统会发送信息提醒,或者再次驶入未缴费区域停车位时,系统会自动调取缴费记录,有巡检人员主动收取。)

在深圳施行刚性执法,车位必须提前购买时长,如果15分钟内为购买时长,或者超时未及时补缴,巡检人员会直接拍照取证上传系统。而车主会受到500-2000元不等的违章处罚。

整个流程都通过DDA无线通讯实现。

继续关注共享停车,真正的共享经济(三)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9707953849447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