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邦快递将华为公司包裹转运至美国”一事引发网友热议。这家进入中国30余年,多次受托转运大熊猫“出国”的国际快递公司一时陷入舆论漩涡。
1999年,联邦快递和天津大田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后以4亿美元收回大田集团持有股权。2012年,联邦快递获准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和顺丰、通达系等民营企业同台竞争。不过,获批多年来,联邦快递等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竞争中持续落败。2018年,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中,外资企业业务量占比减少至1.5%,业务收入占比减少至5.4%。
2018年12月,联邦快递对外宣布,因营收下滑等因素,公司将采取系列降成本措施,其中包括美国地区员工的自愿离职计划。联邦快递表示,此次自愿离职计划可能发生在2019财年的第四季度,预计花费4.5亿-5.75亿美元之间。除了美国员工外,公司也在考虑国际地区的员工也适用于此计划。
进入中国30余年,曾多次空运大熊猫“出国”
联邦快递是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业务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及地区。公示资料显示,其日均处理快递包裹超1500万个。
上世纪90年代,联邦快递开展往来中国的货运业务,并在1996年获批美国与中国的直邮业务。1999年,联邦快递与天津大田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其在华服务范围也增至144个城市。
进入2000年以后,联邦快递开始发力中国内地市场。其不仅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并先后在杭州萧山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地建立亚太区转运中心。与此同时,联邦快递也对公司快递资源进行了整合。
2006年,联邦快递和天津大田集团签署协议,收购大田集团在二者合资公司中持有的50%的股权,以及大田集团在中国的国内快递网络。自此联邦快递中国从中外合资企业,变为外商独资企业,并更名为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入华以来,联邦快递曾多次参与大熊猫的“出国”转运工作,并设有“大熊猫专机”。2000年,联邦快递受委托将两只大熊猫从中国运送至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国家动物园,他们就是知名旅美大熊猫明星“泰山”的父母。2013年3月,联邦快递派出带有熊猫彩绘装饰的“联邦熊猫快递号”,把两只大熊猫从中国成都运送至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从2000年至今,联邦快递曾受委托进行至少8次熊猫出国或搬家工作,转运目的地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这些经历也为联邦快递带来了良好声誉。
获准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7年,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5%
截至目前,联邦快递在中国国内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文件、包裹、货物的国际快递服务。此外还包括报关、报验和报检业务,信件除外的国内快递业务,道路货物运输业务等等。不过,联邦快递在中国国内快递业务领域一直缺少“存在感”。
2012年,联邦快递获得中国国家邮政局颁发的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除信件外)牌照,成为首批获准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外资企业。随后,联邦快递正式开启中国国内快递业务。到了2015年,联邦快递申请获准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城市增至68个。
然而,在此之前,中国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早已完成初期“跑马圈地”工作,率先抢占了市场份额。“竞争”一开始,联邦快递等外资快递企业就处于不利地位。《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3%和14.8%,而民营快递企业则占据近7成业务量和近5成业务收入的市场份额。
而且,经过几年发展,联邦快递等外资企业非但没能对顺丰、通达系等民营快递企业造成冲击,自身市场反而进一步萎缩。依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外资企业业务量占比减少至1.5%,业务收入占比减少至5.4%。
营收持续低于预期,已启动员工自愿离职计划
2018年12月18日,联邦快递在第二财季报告中对外宣布,亚洲、欧洲等地区的收入低于预期,导致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受到负面影响。在财报中,联邦快递还调低了2019财年的盈利预期。同时,公司将采取一系列降成本措施,其中包括美国地区员工的自愿离职计划。
南都记者注意到,联邦快递在财报中表示,此次自愿离职计划可能发生在2019财年的第四季度,预计花费4.5亿-5.75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成本还取决于员工的接受率。除了美国员工外,公司也在考虑国际地区的员工也适用于此计划。而公示资料显示,联邦快递在全球拥有超45万名员工,分布在服务、快递、地面、货运等四大板块。
进入2019年,联邦快递的业绩也并没有太大起色。今年3月,联邦快递公布了2019财年的第三财季财报。数据显示,联邦快递第三财季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7.39亿美元,同比下降超6成;营业收入为170.10亿美元,同比上涨2.93%。财报显示,业绩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系“联邦快递地面(FedEx Ground)业务的成本上升”。
联邦快递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在财报中表示,国际宏观经济状况放缓,全球贸易增长趋势持续走弱,而联邦快递公司的国际收入也逐年下降。“我们已经启动了自愿员工收购计划,限制了招聘,限制了可自由支配的开支等措施,以缓解低于预期收入的趋势。”
采写:南都记者 毛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