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车市寒冬持续,改变一直以来依靠销量增幅带动丰厚利润的单一模式,寻找新的盈利突破口俨然成为了摆在传统车企面前的迫切任务。
5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出行服务平台“东风出行”在武汉开城,网约车业务正式上线,打响了东风出行落地的“第一枪”。
据悉,东风出行计划首批投入1000台网约车,全年共投入5000台网约车,在逐步覆盖武汉三镇后,宣称未来将在全国投放50万辆。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份,东风电动就推出了东风出行平台,于武汉、十堰投入100辆东风风神E70用于分时租赁,三个月后又上线了出租车业务。直到去年年底,东风出行获得了武汉的网约车牌照,这也为如今网约车项目的正式上线奠定了基础。
从东风出行平台项目的“步步为营”可以看到,与其他传统车企以及互联网公司不同,该品牌旨在整合东风公司旗下分散出行业务,打造一站式、综合性出行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网约车、专车、分时租赁、出租车、充电、公交、通勤、物流等出行产品与服务。
“东风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个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或者战略的核心,也是我们跟其他出行品牌明显不同的竞争策略。”据东风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东风畅行董事长唐腾表示。
在车辆方面,东风出行选择了东风风神E70新能源汽车作为专用车辆。而针对目前最受关注的网约车安全问题,东风出行则表示所有司机在接单前都要强制通过车上定制的智能设备,进行人脸识别、酒精检测,确保“人车合一”,避免危险驾驶。
此外,该平台还专门在武汉市内建立了5家服务保障中心,可以24小时监控每一台出行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轨迹,一旦与导航线路发生偏离,系统会自动报警,后台服务人员会迅速跟进,确保司乘人员安全。
在过去的一年中,传统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公司的案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国内车企包括长安、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吉利、长城等均已布局网约车市场;而合资品牌也没有落后,大众、奥迪、宝马和奔驰在内的汽车巨头也在加快投资或布局网约车。
举例而言,与此次东风出行武汉开城非常类似的是,去年11月份,上汽集团宣布推出享道出行,在上海率先进军网约车业务,并计划明年走出上海。而不仅仅是国内自主车企,跨国车企巨头也看到了国内出行服务的巨大市场潜力。去年9月份,福特与本土汽车企业众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网约车出行方案;10月份,戴姆勒与吉利集团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车市增速放缓,传统车企纷纷扎堆转型出行服务商背后的原因之一无疑是“去库存”,尤其是新能源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共销售157.5万辆,环比下降22.01%,同比下降17.7%,这已经是国内车市连续第十个月销量下滑。
整体市场的销量疲软也普遍让传统车企,尤其是较为弱势的车企感受到“卖车”越来越难。举例来看,4月,东风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2.86万辆,同比下滑45%。至此,前4个月,东风自主乘用车累计销量仅达到16.89万辆,同比下滑38.7%。因此,与其让新车成为难以消化的“库存”,不如将其投放到出行服务平台,以此还能获得新的盈利。
“从长远来看,传统的汽车销售市场很可能不仅是增长放缓,而是一个负增长的态势了。所以未来的市场前景,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所以说,传统车企向出行转型,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趋势所在的必然战略行为。这是一个大背景。”唐腾表示。
但相对应的,相比于像滴滴和神州这类纯网约车出行平台来说,传统车企转型移动出行服务商具有最大的优势也来自于此,由于不存在采购车辆的环节,资产负债不会过重,整体运营会更加灵活。此外,像东风、上汽这类传统车企以“大本营”为立足点开展网约车项目构建整个出行服务生态链,可以获得地区最大程度的扶植,成本更低,也更加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
唐腾在专访中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其表示东风公司在转型上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解决方案,其实是一个面向政府的方案,也就是跟政府来完成一个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完整解决方案的战略,这其中包括了城市整个人流、物流、交通的管理管控。
此外,东风公司作为传统车企,相关的4S店、维修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较为完善。东风畅行(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中指出,这些生态方面的资源都可以聚合起来。
对于东风公司而言,进军出行服务市场的步伐并不算快,但不论如何,这意味着又一家传统车企吹响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号角”。而随着各大“正规军”的入局,充分的竞争相信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