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阿联酋国内消息显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俄罗斯的无人机出口项目谈判遇到了阻力,俄方对阿联酋自行研制的“联合-40”察打一体无人机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包括飞行高度、载荷能力和续航力都有所提高。据阿联酋方面的估计,这些改进会让“联合-40”的出口价格增长35%左右,但俄方却无法全盘接受阿联酋给出的报价,仅能接受涨价15%的提议,故双方的谈判陷入了停滞。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不解,虽说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元气大伤,但其仍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二军事强国,为何要屈尊向身为小国且是武器进口国的阿联酋寻求无人机这种装备?更何况,阿联酋是美国的中东盟国之一,堂堂的“战斗民族”向美国盟国进口武器,这似乎有些荒唐。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向美国的盟国求购武器装备,在无人机领域更是如此。此前,俄罗斯曾向以色列高价进口了一批“搜索者”中型无人机,在对其进行逆向仿制和改进后,就成了俄罗斯“自主研发”的国产“前哨”型无人机。对于急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的俄军来说,“搜索者”和“前哨”是少有的现代化无人机。
而尴尬的是,在2018年7月,以军防空部队曾在戈兰高地以色列控制区上空击落了一架疑似来自叙利亚控制区的无人机。当以军地面部队驱车前往残害坠落地点检查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架以色列原装的“搜索者-2”型无人机,机翼上的俄文标识都清晰可见……2017年,俄罗斯还曾尝试从以色列进口更新型的“苍鹭”无人机,但被以色列拒绝了。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搜索者”还是俄罗斯国产化而成的“前哨”,其都属于中型侦察无人机,而非目前最为主流的具备察打一体功能的大型无人机。与载荷量较大的大型无人机相比,中型无人机受制于机体尺寸、发动机功率和翼展等限制,在留空时间和挂载能力上都大受限制,且只能完成单一的侦察拍摄任务,无法挂载精确制导弹,更没有“发现即摧毁”的能力。
在大型无人机领域,俄罗斯起步虽并不晚,但发展却是各大主要军事强国中较为滞后的。也正因如此,当阿联酋于2013年试飞首架自研的“联合-40”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后,俄罗斯随即找上门来,双方于2016年开始洽谈进口事宜,并于2017年签署了购买意向书,而购买意向书的签订则意味着下一步就是正式下单。然而,现在却因为俄罗斯“没钱”而受阻了。
事实上,在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我们的国内产品早就大量出口且在海外用户国手中接受过实战考验,如“彩虹”和“翼龙”系列无人机都曾在战场上对人员、坦克和掩体等目标完成过精确打击。但即便如此,俄罗斯却从未向我们寻求过此类装备。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或许不应单纯地将其理解为俄罗斯“面子过不去”所致。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俄罗斯国内资金有限,无法拨出足够的钱来同时满足无人机进口和自研所需,即买了外国产品就没钱再搞自主研发,而为了保护自主研发实力的发展,就不再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外国产品,这也是一种颇为纠结的状态。无论如何,如果不考虑中国产品,俄罗斯恐怕还要在寻求先进无人机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