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离市场近些再近些

2019-05-30 06:51发布

在日前举办的“科技企业家论坛”上,各界人士就推动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其中提到,我国为数众多的科技企业正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上不断突破创新,结合大众需求生产出实实在在的产品。但成功的科技企业仍是少数,科学家难懂市场和企业不太懂科学的现象大量存在,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科技企业发展。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从实验室到市场、从科技成果到经济效益,只差转化这一道坎,跨过去了,就能走出一片天,跨不过去,倒在“最后一公里”,则意味着科技成果得不到市场验证与认可,发挥不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科技创新活动失败了。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硬币的正面,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呈现迅速上升态势,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更达到154.2万件的高位;硬币的背面,我国将科技成果加以转化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2%~6%,科技研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与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原因很多,至少与以下几方面相关。一是很多科学家离市场很遥远。由于科研考核体系“重研发、轻转化”“重论文、轻专利”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科研人员片面追求并满足于发表论文数量,对科技成果后期转化的冲动并不强烈。大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基于科研兴趣或前沿热点开展,并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归的研发模式,造成大部分科技成果与现实需求错位、脱节,缺乏转化价值。二是不少科学家对市场很陌生。有的科学家是“逐鹿者不顾兔”,心无旁骛搞科研,无暇顾及市场;有的科学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根本不了解市场,不知企业所盼、市场所需。科学家不了解市场,直接结果就是,很多科技成果止步于实验室阶段成果,一般做到样机或初级产品阶段,大多不能“即时转化”,让企业对科技成果“接不住、用不了”。三是很多企业家对科学很外行。不了解科技成果价值,企业家便不能作出正确判断,魄力不够的话,便可能选择保守决策。

人才易得,全才难求。科学家、企业家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想成为跨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容易,不可强求。但是,通过外部促进,让科研与市场、科学家与企业家走得更近,为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快进键”是可能的。一方面,让科学家在离市场更近的地方搞科研。在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和激励约束中体现需求导向、市场导向,让科学家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红利,从而提升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顺应市场需求、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缺乏专业化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特别是既懂得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现状,着力打造一支面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人才队伍,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平台,减轻科学家亲力亲为跑市场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家一个零距离接触科技成果的机会。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任督二脉”,让科学家与企业家“联姻”,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值得各方为之付出努力。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96542458123125255/
标签: 技术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