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水军要凉?网信办拟出新规:不得以谋利为目的自动合成信息

2019-05-28 15:38发布

南都讯 记者冯群星 5月28日,中国网信网发布通知称,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起草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南都记者注意到,该征求意见稿拟就人工智能自动发帖、评论等活动作出规范。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合成新闻、博文、帖子、评论等信息,应以明显方式标明‘合成’字样;不得以谋取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自动合成信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合成博文、帖子、评论,已不是新鲜事。目前,一些平台推出的人工智能人物具有高度自主性,能够在新闻平台上就时事发表评论,还能通过跟帖与其他网友互动。在知乎上,有网友围绕这一情况展开讨论,有人赞叹人工智能的聪明与强大,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与人太过相像,让人分不清楚对方是人还是机器。

还有网友提出,要注意人工智能的训练数据,如果其间充斥着谣言、低俗或是暴力信息,可能会制造出一个满口污言秽语的“AI 喷子”,在网上产生不良影响。

人工智能发布的新闻评论和回帖。

此外,南都记者注意到,有关“刷量机器人”“自动回帖器”等技术的讨论在网络上比比皆是。除了模糊真实信息与合成信息的边界,自动合成信息也成为很多黑灰产业链中的造假主力,扰乱了市场秩序。

来自移动市场营销公司AppsFlyer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虚假移动广告假量导致的损失约为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其中,三成以上的假量都是机器人完成,一跃成为虚假点击的主要来源。

自动合成信息,还曾被广泛用于“刷评价”。据新华社报道,一些平台存在机器人水军,例如,在电商平台上,商品评价由机器自动生成,商家不再需要雇人“灌水”。有专家提醒,如果虚假评价如潮水般涌入,甚至再也谈不上“真假难辨”,因为虚假评价会直接将真实评价淹没。

今年1 月以来,国家网信办启动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围绕12类生态负面有害信息,集中开展清理整治工作。12类生态负面有害信息主要指的是涉及淫秽色情、低俗庸俗、暴力血腥、恐怖惊悚、赌博诈骗、网络谣言、封建迷信、谩骂恶搞、威胁恐吓、标题党、仇恨煽动、传播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流行文化的信息。截至4月15日,国家网信办累计清理相关有害信息8206.4万余条,注销违法违规账号99.6万余个,关闭、取消备案网站2084家。

有专家指出,征求意见稿就自动合成信息作出前瞻性规定,重点是要预防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作恶”,有助于促进网络空间的生态治理。当前,自动合成信息在新闻、博文、帖子、评论等方面的应用日渐普及,假新闻、标题党、恶意点击、恶意刷量、网络水军等现象也随之出现,给公众造成困扰。标明“合成”字样,可将合成信息与正常信息作出明显区分,让公众借此众更好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定并非完全禁止自动合成信息。“网络运营者可以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合成信息,但不能滥用。”有专家评价。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9596794113490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