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北京共识》提出15条原则,关键还在这三方面

2019-05-26 02:01发布

人工智能的发展关乎全社会的未来,到底该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今天(5月25日)上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联盟,共同发布《人工智能北京共识》。该共识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使用、治理三方面提出15条原则,为规范和引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北京方案”,提出“和谐与优化共生”。

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展 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资料图

人工智能伦理与规范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基石,已经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欧盟、英国、日本等均已制定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

《人工智能北京共识》针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使用、治理三方面,提出了各个参与方应该遵循的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社会发展的15条原则。

其中,研发方面,提倡要有益于增进社会与生态的福祉,服从人类的整体利益,设计上要合乎伦理,体现出多样性与包容性,尽可能地惠及更多人,要对潜在伦理风险与隐患负责,提升技术水平控制各种风险,并最大范围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

使用方面,提倡善用和慎用,避免误用和滥用,以最大化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益处、最小化其风险,应确保利益相关者对其权益所受影响有充分的知情与同意,并能够通过教育与培训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治理方面,对人工智能部分替代人类工作保持包容和谨慎态度,鼓励探索更能发挥人类优势和特点的新工作,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享人工智能治理经验。人工智能的准则与治理措施应做到适应和适度,并开展长远战略设计,以确保未来人工智能始终保持向对社会有益的方向发展。

本次发布的《人工智能北京共识》将“和谐与优化共生”这一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的特色理念,作为寻求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全球协作的指导思想,这为规范和引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北京方案”。

同时,为降低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和伦理隐患,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专门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介绍,未来,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理论探索、算法模型、系统平台、行业应用等开展一系列研究,目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构建低风险机器学习模型与平台、开展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智能自主学习模型研究、建设数据安全示范应用系统以及构建人工智能风险与安全综合沙盒平台。

网友评论

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多数网友一致看好其前景,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太快,对现阶段人类的生活节奏影响巨大,甚至有些残酷……

延伸阅读

与此同时,从高校开设新专业,加大扶持力度等政策,不难看出当前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程度。

清华北大设人工智能新专业 清华大学首批预计招生人数确定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昨天举行校园开放日,记者了解到,顺应时代发展,两校均将新增设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其中,清华新增“人工智能学堂班”,首批预计招生30人;北大也将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清华大学新设立的“人工智能学堂班”将由图灵奖得主、清华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担任首席教授,从2019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预计招收30人。该班将在本科低年级,通过数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基础;在本科高年级,通过交叉联合学科培养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前沿相结合,同时学生将获得与相关产业的联合实习机会。

北京大学今年的新增专业也瞄准了人工智能,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仿生结构设计、智能感知、人机交互、微纳操作等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旨在培养未来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来源: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晚报 网友评论

编辑:tf008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9498840168844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