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推免费手机操作系统的硅谷巨头,说要停止和东方那家知名的大型手机厂商合作。东方手机厂商硬核地回应要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
随后,硅谷一个老牌的PC操作系统提供商,也开始态度暧昧。哦,要知道东方那家大型手机厂商也有自己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产品,原来用的就是这家硅谷老牌软件厂商的操作系统。
一时间,操作系统成了奇货可居的东东了。
有人说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很难,建立一个以之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更难。
我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的序言中说过:有难度,但也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难,看看历史就知道:Unix生态已建成时,微软还没影儿呢;Windows生态已完备时,谷歌还没诞生;诺基亚的生态已日臻完善时,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还八字没一撇,或顶多刚起了个头。
《操作系统简史》的系列文章, 就是对操作系统领域的神话袪魅。
让历史告诉未来。以下是《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的第三章:
《操作系统简史》(3):
乔布斯联手盖茨,演绎硅谷版的《盗梦空间》
“我知道他的技术,不过是 UNIX 炒冷饭,你永远别指望它能在你的设备上正常工作。你还不明白吗?史蒂夫(乔布斯)对技术一窍不通?他只是个超级推销员。”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这样点评乔布斯的NeXT操作系统,NeXT应该可以看作是苹果早期的麦金塔操作系统的后裔,它又是后来的苹果Mac os及iPhone手机灵魂iOS的前身。
不过,当年乔布斯对盖茨的Windows则蔑视之为一堆“屎”。
我们前面章节,讲过盖茨起家的产品也受益于没有用专利笼子装起来的UNIX,就是说,微软和苹果都受益于前人无私的奉献。
而今天,这两家的操作系统所采用的图形化界面术,也是他们从前人那里“偷”去的。
乔布斯自己曾说过:“我们从不以偷窃别人的伟大作品为耻!”
这其中的一个最伟大作品是施乐公司在1973年4月, 推出的Alto电脑,它把现代计算机所有元素,都结合到一起,使用三键鼠标、图形界面、位运算显示器、以太网络连接等技术。划重点,它开历史先河地拥有了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
复印机厂商的伟大梦想被乔布斯拿去复制成功了
1969年,老牌的复印机厂商施乐,成立了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他们聘请了曾任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鲍勃•泰勒负责组建这个中心。顺便提一句,ARPA创立了互联网(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泰勒开始面向全美网罗最优秀的工程师、黑客和计算机天才。在这里工作过的阿伦•凯说当时全世界100名顶尖计算机研究人才中有58名在该中心工作。
接任施乐CEO的彼得•麦格拉雄心勃勃地说:“在70年代的某个时候,我们将有能力对大客户说:‘我们能为您提供所有处理信息的工具。’”因此,阿尔托研究中心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上。
1973年,他们成功开发出了Alto,这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台个人电脑,它设计由一个人使用,有键盘和显示器,采用了许多奠定今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首先是图形界面技术;其次是以太网(Ethernet),它在当时就实现了Alto计算机间的联网功能;最后它还配备了一种三键鼠标。
1975年,Alto产品成型。今天回过头来看,其实这就是施乐继复印机之后的第二台“印钞票”的机器。可当时施乐打交道的客户是被IBM的大型机、DEC的小型机包围的大型用户,施乐高管脑海中无法勾勒出面向亿万普通用户的PC宏伟梦境。管理学者道格拉斯•史密斯评价道:“施乐不知道该怎样去生产电脑,他们的销售队伍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卖电脑。”
欧立分爵士曾说过:“我们将必须相当聪明,以逃离我们过去的聪明。”
Alto在施乐近似于被闲置,它后来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失败产品”之一。盖茨多年后评价说:“把伟大的研究成果转化到销售看好的产品中去,对许多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颇棘手的问题。”
1977年4月,相比Alto功能要弱很多的苹果II型电脑推出后受到市场欢迎。施乐Alto的研发人员抱怨管理层叶公好龙,将千载难逢的机遇让给了乔布斯这帮苹果小子。
当时,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对外高度保密,因此它对乔布斯起初并不敞开大门。但风闻这个中心里有很多炫酷的东西,乔布斯决心一游,他找到施乐公司,对其负责人说:“如果能让我们考察一下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你们就可以在苹果公司投资100万美元。”
乔布斯开出的条件是很诱人的,当时苹果的发展势头很猛,正处于上市前夜。一旦苹果上市,施乐就会大有斩获。后来结果真是这样,苹果股票上市后,施乐手中的苹果股票市值一度达到1.76亿美元。
乔布斯被允许带着一位技术人员参观一次。
在研究中心,乔布斯兴奋地蹦来跳去,“你们为什么不拿这个做点什么?这些东西太棒了,它将是革命性的!” 。
他便在这一年的12月,带着技术主管、高层管理人员等一批人再次造访。乔布斯当时已是闻名美国的红人,施乐的工程师拉里•泰斯勒很愿意在他面前卖弄,演示了图形界面和鼠标应用。而当年盖茨还在卖自己的BASIC程序呢,拥有属于微软的DOS操作系统还是两年后,而有图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统那更是遥远未来的故事。
泰斯勒后来回忆说,他起初以为苹果访客对此一窍不通,可是,“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和针对产品细微之处的提问中,我知道我错了。”他认为乔布斯提出的问题是他进施乐七年来所听到的最有水平的。
显然,施乐没有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而乔布斯则认识到了。有评论家称乔布斯对施乐的拜访为“白昼大突袭。”还有人说,苹果“窃”走了施乐Alto的技术,这种评价有些武断,因为施乐可没有给苹果任何拿走研发图纸的机会。不过,对于乔布斯这位融会贯通的高手来说,看一眼就够了。
《临界点》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曾说,乔布斯通过这场演示看到了新一轮计算机革命的到来。
乔布斯回到苹果后,指示技术人员开始具有图形界面技术的操作系统的研发,并将它首先用到丽萨电脑项目上。乔布斯有个私生女叫丽萨,有人说这款电脑是纪念她的。
泰斯勒被挖到了苹果公司,随后,相继有超过15位施乐的计算机专家也被苹果挖去。乔布斯聘请施乐的工程师鲍勃•贝勒维尔时说,“我听说你非常出色,可到目前为止,你所做的一切都毫无价值。来我这工作吧!”
不过丽萨研发计划并不成功,最后2700台丽萨电脑被埋进了垃圾堆。乔布斯表示,虽然丽萨电脑失败了,但“我们积累了丽萨方面的一切技术。”与此同时,他亲自主持了麦金塔项目,这个项目继承和完善了丽萨所采用的图形界面技术。
苹果工程师史蒂夫•凯普斯说,“许多人认为我们从施乐公司取得了相应的技术。实际上,我们是从丽萨项目获得的。”
那丽萨电脑的灵感从哪里来?当然就是施乐了。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主任乔治•帕克曾经说:“正如俄国人与原子弹,一旦他们知道可行,就迅速开发了出来。”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乔布斯自己则说过:“我们从不以偷窃别人的伟大作品为耻!”
比尔•盖茨二度盗梦
1981年末,乔布斯邀请盖茨参观苹果计划推出的麦金塔样机,想让微软帮他开发与这款新机器相匹配的应用软件。在看演示时,盖茨的心情和乔布斯两年前观摩施乐Alto时的感受类似,也被其图形界面和方便灵活的鼠标配合给吸引住了,他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看来这是微软DOS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未来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曾说过:“在合适的地点出现的合适信息,能改变你的生活。”
不过,乔布斯似乎看出了盖茨的想法,他担心微软会把在给苹果编写软件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用到为IBM PC所开发的应用软件上。真是高手过招,不说话就能洞穿对方的心思。
1982年1月22日,乔布斯强迫盖茨签下协议,承诺微软不会把为苹果编写的软件用于任何非苹果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可是乔布斯百密一疏,该协议没有禁止微软编写类似麦金塔的操作系统,与苹果展开竞争。盖茨后来回忆道,1983年,微软就计划在IBM PC上引入图形界面,而这恰恰是乔布斯最为担心的。
盖茨了解到麦金塔操作系统师法施乐,于是釜底抽薪,也从施乐直接挖人来开展自己的图形操作系统的研发,其中一位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图形化系统部门的主管斯科特•麦格雷戈,此君时年26岁。
对于英才,盖茨是有亲顾“茅庐”的风范,他迅速飞到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所在地,在当地一家摩洛哥饭店宴请麦格雷戈。酒酣耳热,谈话投机,当酒店舞女开始表演肚皮舞时,盖茨也上去跳了起来。
麦格雷戈后来回忆说,这次会面打动他的可不是盖茨的舞姿,而是盖茨看起来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他随后从施乐离职,进入微软。他一到微软,盖茨就对Windows研发小组进行了重组,让他担任部门经理。接着,盖茨继续狂挖施乐的人才,不久施乐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尼克拉也进了微软。
因此,微软在给苹果编写应用程序的同时,开始开发自己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间受到了可视公司VisiOn操作系统的强烈刺激,我们后面会介绍这个故事。有史料称,微软把Windows操作系统研发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给苹果要干的活儿排在了后面,结果耽搁了麦金塔电脑的发布,这让乔布斯很恼火。
根据麦格雷戈的回忆,当时,盖茨总是在抱怨:“为什么不像麦金塔?”“不行,要更像一些。”
一天,乔布斯发现了微软Windows与麦金塔操作系统的相似性。他一跃而起,火冒三丈,似乎整个办公室都被他的愤怒充满了。他吼叫着让下属把盖茨找来。
盖茨不明就里,匆匆赶来。一进苹果会议室,他就被10个苹果员工围着,乔布斯领头发难。“你们偷我们的,”他对着盖茨狂吼,“我们相信你们,但如今你们却从我们这里偷东西。”
单刀赴会的盖茨不为所动,任凭乔布斯发作,只是说苹果与微软都是从“有钱邻居”施乐处“偷”东西,苹果早到而已。有文献记载,盖茨当时这样回应:“嘿,史蒂夫(乔布斯),你在我之前破门而入施乐公司的房间,拿走了电视,但并不能意味着我后来就不能进入拿走立体声音响。”
盖茨当时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他手里有苹果需要的热门应用软件,对于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来说,操作系统是它的命,而对于当时以硬件公司自居的苹果来说,那只是一块肉而已。
盖茨后来曾解释:“我们当时之所以看好麦金塔,主要因为相信图形界面最终将成为主流,而麦金塔将引领这一潮流。这并不是麦金塔和Windows之间的较量,而是字符模式与图形界面的对抗。”
乔布斯不是好惹的,他准备让苹果的产权律师欧文•拉巴特起诉微软。虽然大家都师从施乐,但有先有后,先来为主,乔布斯的胜算很大。可是随后,苹果公司祸起萧墙,作为创始人的乔布斯与公司总裁约翰•斯库利发生内斗,乔布斯被踢出苹果。
1985年10月24日,在盖茨30岁生日前4天,斯库利送给他一件大礼:苹果允许微软在Windows上使用麦金塔的一些技术。这是继DRI创始人基尔代尔把与IBM合作的机会“让给”盖茨后,掉到微软嘴里的第二块大馅饼。斯库利后来懊悔地说,“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签订了一份损害未来权利的协议。”
微软拿到了苹果用施乐宝石编织的王冠,启动了Windows时代。乔布斯对之耿耿于怀,多年以后还说:“我认为微软花了10年时间才成功模仿(麦金塔)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言下之意是,盖茨没有得施乐真传。
盖茨后来也承认:“我们有些想法借鉴了施乐的已有成果,另外一些则是独创的。”他也俨然以施乐传人自居。
那么无意间成就了苹果、微软的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呢?
“我的任务是尽己所能创造一些最好的技术,但如果产品制造部门无法利用这些新技术,那不是我的罪过。”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泰勒这样说。在外人的眼里,这个研究中心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技术王国”。
在当时的施乐公司,有形无形中分为“复印机帮”与“西海岸帮”,研发中心应该属于后者。“复印机帮”认为,西海岸人研究的那些复杂玩意儿不可能帮公司赚钱。“西海岸帮”则将“复印机帮”视为落伍于世界潮流的老古董。
一位在研发中心工作的员工曾经说过,施乐是两种人的天堂:销售人员和研究人员。但二者之间显然没有融合在一起,这使得许多潜力巨大的技术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商品。
历史回声
1996年,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乔布斯侃侃而谈:“施乐其实完全可以在今天掌控整个计算机产业,它可以比现在的规模大上10倍,可以成为90年代的IBM,或者是这个时代的微软。”
除了乔布斯直接、盖茨间接地从施乐梦工厂学艺外,还有一些硅谷知名企业从施乐前瞻性的技术中受益:施乐发明了以太网技术,后来的最大受益厂商是思科;施乐推出了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而该领域最成功的厂商之一是Adobe;施乐在激光打印机技术上起步很早,而该领域商业上最成功的是惠普。
曾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一名技术员、后任微软公司Word及Excel软件首席设计师查尔斯•西蒙尼,这样评价施乐研究中心对IT产业界的贡献:“一个巨大的浪潮被释放出来,惠及了依托于此的所有行业。”
乔布斯说过:“我们从不以偷窃别人的伟大作品为耻!”
盖茨承认:“我们有些想法借鉴了施乐的已有成果,另外一些则是独创的。”
“嘿,史蒂夫(乔布斯),你在我之前破门而入施乐公司的房间,拿走了电视,但并不能意味着我后来就不能进入拿走立体声音响。”
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
《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参考文献,名单很长,不列出,无以向作者们致以敬意:
《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 作者:诺曼•麦克雷,译者:范秀华、朱朝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
《用户驱动下的创新:世界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LEO 的奇迹》 作者:戴维•卡米纳、约翰•阿里斯、彼得•赫蒙、弗兰克•兰德, 译者:王克友、李彦文,中国标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作者:理查德•S•泰德洛,译者:赵凤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硅谷热》 作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斯•K•拉森,译者:范国鹰、刘西汉、崔工、陈晓玲、黄方毅、张彤、高铁生,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
《硅谷之火(第2版)》 作者:保罗•弗赖伯格、迈克尔•斯韦因,译者:王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硅谷108将——150年来硅谷英雄史诗》 作者:大卫•卡普伦,译者:陈建成、陈信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IT创业疯魔史》 作者:杰瑞•卡普兰,译者:刘骏杰, 凤凰出版社, 2012年
《苹果传奇》 作者:Owen W. Linzmayer,译者:毛尧飞,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苹果公司兴衰内幕》 作者:吉姆•卡尔顿,译者:朱贵东、杨芳,新华出版社,1999年
《重返小王国》 作者:迈克尔•莫里茨,译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我是沃兹》 作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吉娜•史密斯,译者:贺丽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苹果往事:开发麦金托什的非凡岁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尔德,译者:洪慧芳,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译者:管延圻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甜苹果?酸苹果?》 作者:吉尔•阿梅里奥、威廉•西蒙,译者:孟祥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撬开苹果》 作者:利安德•卡尼 ,译者:邱绪萍、王进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作者:杰弗里•扬、威廉•西蒙,译者:蒋永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微软的秘密》 作者:迈克尔.科索马罗、理查德.塞尔比,译者:章显洲、贾菡、杨文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作者:保罗•艾伦,译者:吴果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比尔•盖茨》 作者:露西亚•拉特玛,译者:吕庆夏、薛阿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未来之路》 作者:比尔•盖茨,译者:辜正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比尔•盖茨的野蛮兵团》 作者:珍妮弗•艾斯琼、马林•埃勒,译者:赵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重启微软》 作者:罗伯特•斯莱特,译者:屈陆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微软坏小子鲍尔默》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伦•马克斯韦尔,译者:王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 作者:G.Pascal Zachary ,译者:张银奎、王毅鹏、李妍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世界大战3.0版:微软和它的敌人》 作者:肯•奥利塔, 译者:董建辉、王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IT大败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译者:周良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编程大师访谈录》 作者:Susan Lammers ,译者:李琳骁、张菁、吴咏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
《乐者为王》 作者:李纳斯•托沃兹、大卫•戴蒙, 译者:王秋海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搜》作者:约翰•巴特尔, 译者:张岩、魏平,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被谷歌》 作者:肯•奥莱塔,译者:薛红卫、 谭晓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谷歌小子》 作者:理查德•勃兰特,译者:谭永乐,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永无止境:Google传》 作者:道格拉斯•爱德华兹,译者:刘纯毅,中信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