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展览现场 来源:中国日报
“9012”年了,AI已经不太火了?
那你对AI也许还有一些误解。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接受采访时说,“2019是人工智能技术价值兑现的元年,真的红利已经到来”。看看你家的智能音箱和智能家电们,不难发现,人工智能真正走近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人工智能重要的载体,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按照自己的成长路线迈入成熟。然而,那些在消费领域“卖萌”,极力求生存的服务型机器人智商表现,有些时候仍让人感到“捉急”。
比如小爱同学过于真实的“翻车现场”:
还有下面这段发生在银行业务大厅的一段尴尬“投诉”,一度成为网络热点:
我们可以将机器人的回答看作“呆萌”,但从事件的本身来看,机器人既没有解决客户的需求,又没有安抚客户的情绪,甚至可能让客户更生气。如果是人类客服用同样话语回答,那可能要被“炒”了。
Emmmm,这智能助手怎么用起来,并没有想象中智能呢?
首先,它确实还不够“智能”。目前很多机器人的技术都还不成熟,像客服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它们所采用的语音交互系统、知识图谱、数据库的建设都不是很完善,语义理解和多轮对话的能力也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对话需求。
由于技术的限制,很多时候,对于人类几秒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机器人那儿只能用程式化的话术反复应答,在业务处理效率上并没有提高。比如,语音识别率在实际场景中几乎无法达到100%,这就造成了在嘈杂环境中与聊天机器人的对话注定“答非所问”。相比而言,人类的耳朵对嘈杂环境中的听力选择——“鸡尾酒会效应”的应对会游刃有余。又比如,想让聊天机器人帮忙查机票、查天气等,有时候必须通过非常明确的语言,进行多次沟通。
业内人士面对这些产品的时候,由于知道聊天机器人的“软肋”,就会尽可能的跟聊天机器人心平气和地聊天,且超有耐心。一次不行,我再试一次,这个指令不管用,我再换一种问法。但普通用户,可不会买账。
至于生活中的扫地机器人,则在导航、避障及系统稳定性上还存技术缺陷。在网上随手一搜,就可以看到各种智能家电的“智障”吐槽: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力尽管已经触碰到了行业痛点,但还没有完全解决痛点。这些服务类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市面上一旦有了新功能,其他厂商就能迅速跟进完成迭代,久而久之,“懒人思维”就在机器人厂商中蔓延开来。机器人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就曾指出,国内机器人产业中,95%的企业是做“系统集成商”,也是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而那些核心零部件比如控制器、高精度减速器、驱动器等产业上游的关键技术我们还未完全掌握。在这样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思维下,国内机器人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会越来越智能。只不过,智能需要时间,有时也需要“逆向思维。这不,”当我们在吐槽“人工不智能”时,有研究人员不走寻常路,鼓励机器“犯错”。
脸书(Facebook)AI 研究科学家 Franziska Meier 表示:“我们想尝试的是给机器人灌输好奇心的概念。”实验室中有个叫Sawyer 的手臂机器人,它需要按照指令移动到右边一处固定位置。然而,Sawyer 的手臂一次次抬高、移动,然后“成功”偏离了轨道……
图中为实验室中的手臂机器人 来源:北大新媒体
Meier解释说,让Sawyer 故意偏离轨道,是为了让 Sawyer 自由地尝试非最佳动作,而不是奖励它不断取得的成功。
这个概念在机器学习中被称为"自我监督学习",也就是让机器人自己尝试新行为并更新软件模型,从而帮助它预测行为后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更加灵活地去完成任务,或者说,更容易适应动态的人类环境。
像大家都很熟悉的图像识别,机器识图仍基于人们事先给图片贴好标签,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认知。也就是说,机器还是不够聪明。
还有之前亚马逊招聘软件被爆出具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给女性求职者打低分。这一时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更加客观科学的看法。按照亚马逊研究团队最初的设想,给招聘软件输入100份简历,它会吐出前5名,然后公司就可优先雇用他们,这将大大缓解人力资源部门的压力,结果却事与愿违。
以不完美创造完美,正是人类高明的地方。这一切的实现,靠的是不断地打补丁和修复,在科技进步中克服科技前行产生的漏洞。奥斯陆大学的机器人专家 Tonnes Nygaard 认为:“如果我们一直执着于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可能会走进死胡同,我们更应该专注于探索更多新的解决方案。”
毕竟,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程序员不可能事先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编码。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让科技创新为人所用,使人们生活得更“简单”,恰恰是科技的情怀所在。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请包容它们在成长中的“犯傻”。
资料综合自: 钛媒体 雷锋网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