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丰优选大面积关店 不能失败的项目要失败了?

2019-05-22 09:23发布

顺丰旗下的社区生鲜超市——顺丰优选,正在进行战略调整。

调整的内容是在全国范围内关闭门店,据了解,目前在上海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

这不是顺丰优选第一次关店。

1个多月前,顺丰优选在武汉、青岛、西安等地的店铺就开始清仓,有媒体报道称,顺丰内部已经决定停止该项目。

彼时,顺丰的回复是,对部分线下门店的经营区域进行调整,在于集中资源提升门店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加大华南及北京地区的投入。

调整着调整着,就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公开媒体消息称,顺丰优选最后的调整结果将是:只留下北京、广东、广西市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7年,顺丰优选的目标是2018年线下店数量达到4500家,2-3年内达到上万家。

现在看来,仅靠两个省加上北京来承载这么多店,不太现实。

这也充分体现了顺丰在线下零售布局的不成功,起码截至目前并不成功。

顺丰优选是顺丰在7年前推出的生鲜电商平台,被掌门人王卫称为“不可失败的项目”

2014年,借着o2o的风口,顺丰开始布局与顺丰优选相对应的线下实体店,推出名为“嘿客”的新概念网络服务社区店。

顺丰当时的打算是,嘿客既可以用来收发快递,还可以销售商品,一举两得。

2014年5月18日,全国同步开出518家嘿客门店;同年9月,门店数量上升到2000多家。

但是,门店里除了一些展示图片之外,没有任何实物,只是想引导用户在电商平台上下单,然后由顺丰物流送到家。

不能满足最基本的即刻需求,即使在店里下单,还要几经周折,还不如在家里直接用手机买买买方便,这种奇葩的消费体验让嘿客门庭冷落,盈利模式也饱受质疑。

可能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2015年5月,“嘿客”正式改名为“顺丰家”,升级了店内的商品订购功能、对商品展示区进行了分类并增加实物展示,此外还推出了私人定制等便民服务功能。

当然,主要目的还是增加客户粘性,向线上引流。

折腾了两年,这种“快递+便利店+线下体验店”的模式结果是,哪头都没顾好,弄了个四不像。

快递比不上直接送上门的服务,便利店无货可卖,靠图片的体验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于是,亏损就成了必然。

顺丰“已剥离业务商业板块”自2013年至2015年亏损分别是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共计16.06亿元,“主要是因为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到2016年9月,伴随着便利店的火热,“顺丰家”有改名为“顺丰优选”。从那开始,顺丰的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店统一了名称,其定位变成“快递+便利店”。

这样的选择不是没有原因的。

贝恩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数据显示,便利店在2015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3.2%,在全国的渗透率增加了8.5%,小型门店业态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顺丰优选”的店铺里,70%为进口食品,以生鲜、水果、零食为主,基本等同于一个高端进口食品便利店。

彼时,这类便利店并不多见,机会可能更大一些。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不能失败的项目在经历了7年之后,还没能成功,而且还在逐渐收缩。

有观点认为,顺丰缺少互联网基因,也没有线上流量基础,所以做不好;也有人认为对于需要基因和沉淀的零售行业而言,顺丰的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都是短板,短期内爆发不容易;更有人质疑,顺丰此前根本就不具备做o2o的能力,为什么一定要做?

是的,顺丰不仅做了,而且还做得很执着,前几年甚至越挫越勇。

为什么顺丰很看重这个项目?

9年前王卫的一则表态已经给出了答案。

2010年王卫就说过,顺丰过去10年的盈利靠物流,未来10年将靠商业。

简言之,在王卫心中,早就在盘算着怎么靠快递之外的业务赚钱。他看重电商。

不过,这flag好立,要实现不容易。

做了这么多年,和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相比,顺丰的电商业务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被曝出的消息不是不停改名,就是频繁更换高层。

或许这么多年来,顺丰在电商方面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所以才不停地换,换人、换名、换策略。

即使到了现在,顺丰也没有要放弃的意思。

唯一不同的是,刚开始几年电商业务高举高打,这两年顺丰优选则处于逐渐收缩的状态,这背后或许证明了如今的顺丰有点折腾不起了。

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来自于,此前一直引以为傲的主业——快递,也没有那么牛气了。

过去的2018年,顺丰遭遇了自借壳上市以来首次遭遇年度净利润下滑,营收同比增速更是出现大幅下跌,从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长65%到第四季度同比减少3.2%。

横向比较,在几家快递上市公司中,通达系、百世的营收增速均在30%以上,只有顺丰的营收增幅在30%以下。

尽管净利润还领先其他快递企业,但同比下滑4..57%,紧随其后的中通净利润也突破40亿元,大有赶超之意。

市场份额方面,顺丰已经从2014年的11.5%下降到2018年的7.6%。

各种数据显示,顺丰已经从此前快递一哥的宝座上滑落。

而随着京东个人快递的推出,以及阿里菜鸟入股圆通、百世等,这些直接对标顺丰的业务都让顺丰未来在主业的路更加艰难。

这么看来,不免为顺丰的未来捏一把汗。

曾经辉煌的时候,王卫未雨绸缪布局电商、智能快递柜等多元化业务,为的是当快递主业出现瓶颈时能够有其他利润增长点。

无奈,做了一圈多元化尝试,顺丰快递业务还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常年占比在95%以上,而商业销售领域从2015-2018上半年的营收占比最高是0.68%。

当然,有些业务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看到结果的,但对眼下的顺丰而言,必须加快脚步了,等到快递业务被多元化拖垮了,那就真来不及了。

从这个角度讲,收缩顺丰优选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金融记者:刘畅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9365252106957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