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俨然成为了美国政府的“靶子”。
5月15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并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并禁止美国公司使用由国家安全风险公司制造的电信设备,此举已经暗指华为。
5月15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并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并禁止美国公司使用由国家安全风险公司制造的电信设备,此举已经暗指华为。
5月16日,美国商务部表示,由于中国公司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将把华为及其附属的70家公司列入"实体名单"。路透社指出,美方此举旨在切断华为供应链,令其"无货可卖"。
对此,华为立即作出回应:"如果美国限制华为,不会让美国更安全,也不会使美国更强大,只会迫使美国使用劣质而昂贵的替代设备,在5G网络建设中落后于其他国家。"其实,华为在2019年3月7日,就宣布起诉美国政府,控告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违宪。
而美国此举造成的结果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受此事件影响,华为美国供应商及芯片股连续两日普跌。可以看出,美国的限制措施不仅对华为,对华为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同样造成严重的影响。
美国供应商很受伤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和第二大智能手机销售商,不可否认,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许多先进组件,包括半导体和软件。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为2018年的采购预算为700亿美元,其在美国的零部件上就花费了约110亿美元。
华为与美国的许多大公司都有业务往来,由于美国的制裁措施,华为经营受到的打击预计难以避免。华为2018年底公布的主要供应商名单中有全球92家企业。其中美国超过30家,在各地区中最多。
当华为被禁的消息传出来之后,美国供货商的股票出现了大跌,包括高通、博通在内都有了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高通跌4%,Skyworks(思佳讯)、Qorvo(科沃)、Xilinx(赛灵思)股票分别收跌6.06%、7.14%、7.27%。此外,华为光学元件供应商Lumentum控股重挫11.5%,创6个月来最大跌幅。而华为的光学元件供应商NeoPhotonic在5月17日暴跌20.63%,创4年最大单日跌幅,它是对华为依赖度最高的美国企业,也是此次股价受影响最大的企业。
福布斯数据显示,华为对上述公司业绩的贡献率均达到了10%甚至更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高通正在和华为展开专利和解谈判。而据路透社透露,两者的和解方案中,华为和高通可在5G技术领域进行交叉专利授权。
美国供应商为何惨遭牵连?
美国要打压的对象是华为,但是为什么本国企业的股票出现暴跌呢?
原因就在于,全球经济体系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全球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交易的产品并不是成品。比如电脑、智能手机、飞机等,这些复杂商品的生产过程已经打破了国家的边界,苹果手机不是全部在美国生产的,华为手机也一样。市场关系的内涵已经不是买和卖那么简单,而是供应链连接成的复杂网络。
在供应链的时代,企业之间有竞争,但竞争的是合作的能力。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的市场中占有28%的份额,已经远远超过了爱立信和诺基亚,华为获得的5G合同远远超过了其他公司。美国商务部的禁令看似对一个企业的"宣战",但华为的背后是相互依赖的复杂供应链,其中包括诸多美国企业。
任何一家像华为一样的全球企业代表的是人类技术的进步,也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高通、博通等企业都是华为的供应商,而美国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市场主要集中于大中华市场,当美国滥用出口禁令的时候,板子打在华为身上,却疼在全球供应链身上,当然也包括美国的企业。
任正非:华为不会有事
5月17日凌晨,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
华为CEO任正非也对外媒说,即使没有高通和美国其他芯片供应商供货,华为也不会有事。在美国极限施压下,华为腰杆能挺这么直?
提起海思,或许不少人感到陌生,它是隐藏在华为背后的半导体子公司,承载着华为芯片的研发和销售。海思于2004年正式成立,主攻消费电子芯片,从半导体产业的类型来看,海思属于fabless的芯片设计公司,目前也是国内该领域的老大。
何庭波表示,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根据公开信息,华为研发主要载体为华为2012实验室,下设中央研究院、中央软件院、中央硬件院、海思半导体等二级部门。
虽然位居二级部门,但海思确实支撑得起它在华为内部的地位。首先从产品来看,海思共有六大类芯片组解决方案,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产品应该是手机处理器麒麟芯片,制程已经到7nm。如今华为一年过亿的手机销量,也让手机芯片成为海思销量最大的品类。
这些芯片华为主要自给自足,其中也有外销的部分。比如安防芯片、电视芯片,其中安防芯片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一。
据了解,华为也在研发射频芯片。此外,被卡住脖子的还有芯片设计系统EDA工具、底层操作系统等等。这些领域,华为正在发力,并且陆续有研发的消息放出。去年以来,底层的达芬奇架构、AI芯片的推出、持续推出ARM架构服务器芯片,都是在拓展华为自身的半导体供应链。此外,华为也在培养国内的供应链,培养更多元的供应商体系。
"国内产业链要完善、独立仍需时间打磨。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5年之后就可能不一样了,但是现在还是有一些压力的。"业内专家表示。
此前,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谈道,华为的芯片历程有四个阶段,"最难的是在商业上决定做不做,技术上想尽办法还是有办法做的"。
变挑战为机遇
作为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华为的供应链来自世界各地,而一旦某个核心元器件供应链遭到封杀,整个公司业务就有瘫痪的危险。
正因为如此,华为很早就做了极限生存假设:如果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话,那华为要怎么持续为客户服务?
所以15年前,华为就开始了备胎研发之路,即做各种核心半导体的研发与技术储备,在供应链遭到封杀时启用。去年以来,为应对接下来的挑战,华为也在核心部件上储备了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库存。
此前,华为公布了92家核心供应商,据媒体统计,来自中国的华为核心供应商共有37家(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其次,美国供应商共有33家,日本11家,德国4家。除了高通、英特尔和博通等半导体巨头之外,还包含微软和甲骨文等软件巨头。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华为有不少核心技术已经国产化,但是一些美国供应商仍不可替代。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华为为了应对供应链风险,未雨绸缪做了很多准备。储备了近一年的芯片库存,同时也积极导入国产供应商做备份。没必要过于悲观,但我们也要看到自身供应链上的不足。"
无论如何,限制和打压只会让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反倒信心倍增,在逆境中成长。同时,将来,面对美国的断供,包括海思在内的相关国内高科技企业变挑战为机遇,趁机把自己短板补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迎来新一轮中国IC企业高潮的到来。(资料来源:界面、新浪、新京报等,由《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