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引导之下,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再到《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中国技术转移的法制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伴随着技术转移市场环境的日趋成熟,科技牛从2016年创立至今,也在不断地成长与蜕变。
科技牛是由上海一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产学研+互联网平台品牌,团队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项目中心团队与全国名校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转移专家、技术研发专家、企业家共同组建,致力于成为“企业技术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心”,为企业匹配合适的技术研发团队,定制技术解决方案,为专家的科研成果找到可行的产业化道路。
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然而知易行难,技术转移究竟做什么?怎么做?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询问了科技牛董事长陈鹏先生。
为了便于理解,科技牛董事长陈鹏先生向笔者打了这样的一个比方:科技成果落地满足企业需求,早期的做法有些类似婚恋交友的中介行为,机构为企业与教研人员牵线搭桥,撮合交易,但后续的谈判与合作则不在平台的服务范围内。这种做法,就像往往令人失望的相亲,既不能保证匹配的精准性,在两端资源质量方面也令人堪忧。
显然以往的传统方式无法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也无法真正高效实现技术成果落地。针对这样的现状,技牛平台主要从市场需求(企业主)出发,以类似“C2F”的模式,帮企业做定制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资源匹配。连接之前,科技牛会对企业技术需求、外部资源进行分析,协助企业做好市场评估与科技成果应用的模型框架等,而不是一味地拿着需求满世界去找接单的人。
转向专家这边,科技牛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会先帮助科研人员分析市场领域行情,经过深入研究,再将一手市场的情况反馈给他们。科技牛的做法摆脱了传统中介媒婆式的牵线搭桥,通过深谙行业知识、商业管理的高学历项目经理深入到一线,为企业与科研人员做广泛的调查与筛选,换来的必然是资源利用最大化与匹配程度精准化。
亦如相亲害怕失败,企业与专家也有对科技成果最终转化失败或者效果不佳的担忧。传统的服务模式只收取中介服务费,无法把控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而科技牛的服务模式采用利益互绑的机制,对专家、企业、服务机构而言都是一种保障,减少坏单。对于深度合作的企业,科技牛将以服务入股的身份享受分成。有了良好的互信关系,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率将会大大提高。
以科技牛成功对接的红外焊接项目来举例,2018年7月科技牛与科研机构、企业、技术团队按照一定比例占股,成立了某实体公司。目前该公司的红外线焊接设备已成功实现产业化,19年目标产值预计1000万。该案例成为助推产业精准转型、加快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和缩影。
明确了企业和专家以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情况,就不得不谈到科技牛的平台模式。对于“互联网+其他”的产业模式,大众早已不再陌生,科技牛又是如何想到将产学研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学研+互联网”的平台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又经过了哪些实践与探索?
“最初,科技牛想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搭建平台做线上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化匹配,但非标的科研与企业需求实在是不如想象中简单: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有着难以复制、履单成本高、决策与交易周期长的特殊性,很难做到标准化。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落地还是得结合线下,交由实景社交去完成。”科技牛董事长陈鹏向笔者介绍说。
2019年,科技牛结合现有网络平台,推出专家与科技成果在线社交平台——科技牛APP。相较于线下服务,线上平台拥有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匹配的优势,自由交互性更强,通过线上平台汇聚的企业需求以及科研成果,线下专业化团队能够快速获得市场和科研信息,完成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科技牛APP主推金牌服务,线上咨询+金牌项目经理、行业资深专家一对一线下服务,全面定制项目服务流程,为企业技术难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目前科技牛APP已在各大应用商城已全面上线。
三年的时间对一家企业来说不算长,但足以让企业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脱颖而出。科技牛的下一个三年、三十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牛的业务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技术难题攻关、委托(联合)开发、技术成果对接等,领域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化学化工、生物医药,与国内50 余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
- 撰稿 | Agnes 编辑 | Mat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