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过山车之后 自行车产业如何守正出新

2019-05-16 19:14发布

·

“共享”盛宴褪去,实际上给了行业一次正本清源的好时机,这对于未来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自行车产业逐渐摒弃粗糙的生产模式,寻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全新路径。

从智能化入手,彰显 “黑科技”,则成为另一种超越模式。

突如其来的繁华、始料不及的衰落——“共享单车”在短短两年间,震荡出了一条令人唏嘘不已的曲线。

与此强共振,整个自行车产业亦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寒意。

“当你来不及思考,甚至能够不假思索就被资本裹挟着一路狂奔时,这本身就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现在慢下来,大家冷静下来定战略、谋发展,其实亦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中国自行车协会一位资深人士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共享”盛宴褪去,实际上给了行业一次正本清源的好时机,这对于未来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成长之困与资本之惑

“泡沫破灭,我们从受益者转为 ‘被冲击者’。”上海凤凰企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季小兵坦言,受此拖累,2018年上海凤凰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下滑46.68%。

同为老字号的上海永久,也没能摆脱这一窘境。据其母公司中路股份的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5.29亿元,同比下滑12.51%;净利润506.79万元,同比下降83.8%。

整个行业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自行车产量为7320.1万辆,同比下降17.1%。除规模整体收缩外,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下降了近10%。

中国自行车协会出具的相关报告认为,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自主品牌自行车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有的企业销售额下降50%以上。 “共享单车出现前,内销约2500万辆/年,2018年除去共享单车外的自主品牌销售不足1000万辆,降幅在60%以上。内销疲软,拖累全年产量严重下滑。”

数字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隐忧。由于之前共享单车对传统代步车的极大冲击,行业的盈利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更令人忧心的是,因共享单车业务占用了大量资金,不少企业在新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共享热潮导致部分研发能力薄弱的企业一度虚胖,低价竞争频发。

“我国自行车出口结构长期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高端市场仍被国外品牌牢牢占据。”信隆健康业务本部副总经理徐伟尧认为,我国自行车骨干企业亟待突破技术瓶颈,并进而形成上下游携手破题的产业集群特色。

鉴于此,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在多个场合强调,我国产业大而不强,出口依存度过高。 “产业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应聚焦长远利益,加强战略意识,提升产品品质、功能及精细程度,培育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集体反思下的个性突围

一边是出口价格长期在60美元左右徘徊、无法突破天花板,一边是国内共享经济消沉之后所面临的考验,自行车行业急需拨开迷雾、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大道。

对此,业内企业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案。

历史厚重的飞鸽将目光锁定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在5月上旬召开的第29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飞鸽强势推出了多款电动自行车产品。据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瑛介绍,目前电动自行车产量大约占总产量一半。

“鉴于以运动休闲为主的中高档自行车前景乐观,飞鸽也在积极向运动休闲领域转型。目前这一块的比重在40%左右,且保持了每年10%以上的增长。”张金瑛说。

同为老字号的上海凤凰,则从情怀与文化的角度,铺陈了全新的领域。

“凤凰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我们要扎根文化,凸显凤凰厚重的历史,在渠道、产品、跨界、功能各个维度上延展,做大品牌IP。”季小兵笃定,自行车功能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健康、运动类,一个是都市慢生活、家庭休闲类。 “运动是让自己快起来,休闲则是让生活慢起来,享受骑行的乐趣,这是突围的一个方向。”

据悉,此次凤凰参展的所有产品都来自于国礼 “龙车”的衍生演变,彰显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其车身采用钛合金管材,花纹运用了先进的蚀刻工艺,所有零件均使用了一体化工艺技术,代表了我国自行车工艺的最高水准。

“共享单车的贡献归零之后,我们又回归到了正常轨道。2018年,把177万辆共享单车剔除之后,我们实际比2017年在自主品牌销量上增加了92万辆。2019年,将力争再添70万辆。”季小兵认为,挫折让民族企业得到了一次历练。

作为中国自行车零部件的排头兵企业,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谙专注和极致的力量。

“车把倾斜多少度适合公路骑行,多少度适合越野?细节如何设计才能符合人体工程学,避免运动伤害?对于这些问题的探问,累积成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徐伟尧看来,对细节的苛求和对操控精准度的极致追求,成就了信隆全球市场20%的占有率,并使其得以进入全球多家顶尖品牌的配套体系。

同样,正是凭借对于创新的极致追求,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亿多元自主研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实现了新突破。

回归本源的复苏之路

“在消费时代,产品设计解决的是满意度的问题。在体验时代,需要解决的是喜欢度的问题。行业的创新,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意识与观念,进行跨界整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曹鸣认为,未来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基于产品去构建持续的体验与服务系统。

基于此,我国自行车产业逐渐摒弃粗糙的生产模式,寻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全新路径。从实业出发,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回归本源。在趋于完整的供应链基础上,致力于形成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以技术研发和品牌推广为中心集聚产业集群核心层,追求高质量发展。

“一个普通的自行车有200多个零部件,目前几乎都能做到国产化。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零部件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工业基础,集中体现在材料的质量和工具的精准度上。”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营销副总方建平认为,在不断向国际知名企业靠拢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急需磨炼内功,推出 “专、特、精、新”产品。事实上,这也是兰溪轮峰链轮曲柄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的关键所在。

无独有偶,在童车领域颇有建树的河北恒驰集团,一开始就高举高打。 “恒驰从零部件做到终端,童车70%的零部件都是自己配套的,研发投入占利润的40%以上。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恒驰童车从开始备料到产品下线都不落地,像汽车一样悬挂输送。”公司总经理董荣起自豪地说。

此外,从智能化入手,彰显 “黑科技”,则成为另一种超越模式。深圳前海零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波介绍,其智能骑行头盔具备语音通话、SOS智能急救等功能,斩获了iF工业设计大奖、CES创新大奖等6项国际大奖。

从某种意义来说,去共享产能,让行业回归本质、重启活力。今年1~3月份,我国自行车在产量和出口量双下滑的情况下,利润出现翻倍增长,这显然是一个值得好好解读的信号。

  • 联系我们(新闻中心):010-68325610 010-67410611

  • 中国工业新闻网:010-67410655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915636356065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