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 视觉中国 图
天津作为主场的世界智能大会已经举办至第三届。5月16日,在梅江会展中心进行的开幕式及主论坛上,发言嘉宾无论是来自政府、高校还是企业,都更多地开始谈论“人”,即智能时代人的作用、人机关系,以及人性伦理。如何用人工智能的逻辑治理社会?如何立法监管人工智能又不制约创新?人类区别于机器的宝贵价值在哪里?最后的控制权和决定权应该交给人类还是机器?这些是嘉宾们抛出的问题。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发言中提到,他最近阅读了一篇哈佛大学教授讨论人工智能机器是否有意识的文章。未来要实现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需要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出新的突破和新的应用,需要考虑人与机器的交互融合,加强研究社会伦理和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和发展的原则,希望与各国携手探索人工智能的科学前沿,共同开展人工智能重大国际共性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在法律法规、合理规范、国际规则和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为此,科技部今年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正是为了研究采用人工智能进行社会治理的逻辑。王志刚透露,科技部目前正在加紧研究起草人工智能治理准则,近期将向全社会发布。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强调,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建规立法,规范保障应用的实践。“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和新的产品进入市场,它首先就需要的是法规的保障,技术与法规必须齐头并进,才能成为各种智能产业应用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万钢注意到,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立法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首先人工智能发展以前沿科技探索为主,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创新性和复杂性,如何实施审慎的监管,既能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用户和社会利益,又不能够过早的阻碍技术创新,这是一项艰巨的,有时候也是两难的任务。
在学术界方面,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呼吁,需要把人文智能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人文为内核,积极推动人文智能发展。任何科学技术能是双刃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霍金生前提出,全面人类化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我们或许不用这样悲观。但是悲观者的观点提醒我们,必须对难以预测的技术进步进行引导与规范,科学技术必须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独特的人文精神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宝贵价值。”
为此,北大已经开展了人工智能与哲学、伦理,法律,语言、经济关系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2017年北大法学院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18年北大哲学系完成了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2019年,这是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份伦理标准化系统方案,近两年北大还成立了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则介绍了浙大团队在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这个新领域的进展:在引入人的基因之后,将人和机器看成同一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回路中将人的智慧与经验实时主动地输入到给机器,同时机器智能的结果也交汇于人,从而人机不断地相互交互和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人机所长,使得1+1大于2。具体来说,浙大团队将芯片植入老鼠脑的运动部分,通过计算机视觉,替代老鼠的眼睛主动识别目标,并形成回路,来引导这个生物体走向相应的目标。此外,浙大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人意念控制飞行器。
吴朝晖认为认为未来人机将共存,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将更加交互并行,人和物理世界的两元空间将变成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和虚拟世界的四元空间,在这个四元空间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将进一步重构,社会形态和产业结构将得到重组。
360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最后上台发言。他举了波音飞机事故的案例,引导现场观众思考:现在人工智能的趋势是无人化,在传感器数据可能被污染,计算机可能出错的情况下,到底最后的控制权是否应该交给人类?他说道:“不能都是一帮理工直男天天在这设计系统,拼命地谈技术先进,如果没有人文思考,可能我们设计出来的系统,弄不好就变成一个悲剧系统。”
虽然波音事故里面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深度学习算法,但它涉及到广义的人与机器的关系。“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将来在无人车、无人工厂、无人码头,无人港口,这些无人值守的系统里,我们应该把最后的控制权和决定权交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