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发展早已渗入到各行各业,不管是在安防、交通、环境监测等民生行业,还是在教育、购物等多个行业,均有涉及。然而,随着AI的发展和市场应用的普及,AI的环境从最开始的火热走向了冷静,在2018年的AI市场中,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者,均把视线放在应用层面,如何把各类产品或功能应用,才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发展潜力的标准。
教育作为人类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从不吝啬,对此,教育市场的规模得到快速提升。其中,儿童教育市场的提升最为迅猛!
AI+教育:确认过眼神!
AI教育与其他传统教育并不相同,就目前而言,AI教育还集中在儿童教育端,对于青少年或成年人的教育,其并不能很好的把控学生的学习程度,只能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服务。但在儿童教育这一块,则是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儿童就如一张白纸,如何绘画、谁来绘画等问题,成为相互扯皮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企业抓住家长的心底那迫切的需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内心的想法,这一想法导致教育产业“从娃娃抓起”,避免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对于儿童心理,任何一个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都不了解儿童的内心想法。为此,企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针对儿童的AI教育模式。
所谓儿童AI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为儿童提供教育服务。但由于儿童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企业为此“特地”研究不同阶段儿童的特性,从而得出儿童在某一阶段能接受哪些教育。
同时为了更好的被儿童所接受,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产品被研发出来,被企业称之为“儿童教育机器人”,同时被归纳入AI+教育。
“AI教育”真的是AI吗?
AI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能懂得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明白用户的疼点。
在安防领域中,用户需要的是知道谁入侵、谁违法、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他用了什么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什么、又是在什么地方违法等。传统安防设备只能解决其中的地点问题,其他问题无法让设备进行解答,而AI基于云计算、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能实时与后台大数据进行核对,从而得出谁出现在现场、他是谁、他经过了哪些路段等多个信息,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而随着动作行为分析功能的出现,通过视频监控,能识别出该人做了什么,他怎么做的,他导致了什么事情等问题。当这些都能提供给用户时,其就能被称为“人工智能”。
目前的“儿童教育机器人”真的是AI吗?
如果要对AI教育做一个分析,不难发现AI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课程、挖掘其特点、弥补其弱势,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而这些是“儿童教育机器人”所能做到的吗?
目前并不能!
目前“儿童教育机器人”最大的问题是,用户懂它,它不懂用户,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机器人无法有效识别用户所说的话,特别是中文中带有各种含义或语义的内容,目前的机器人更无法了解,从而被用户认定为“玩具”。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机器人?
在各种科幻片中,一个称职的机器人,其在家庭的地位如同管家,甚至是家人。而要实现这一要求,其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共同,同时还有视觉、触觉等多种沟通方式。
然而在儿童教育这一块,首要解决的是“视频+语音”之间的联动,通过智能视频分析,从而了解其在做什么,如果遇到危险,是否需要联动其他产品或功能进行规避,其次是在与机器人沟通时,用户面部是否带有其他情绪?
于此同时语音识别则需要对用户的声纹、音调等信息做出分析,结合视频分析中的数据,从而让机器人了解用户当前的情况,让机器人“看得懂、听得懂”用户,而这仅仅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机器人要如何诱导儿童学习,是通过娱乐的方式还是其他方式,均得做相关的尝试,从而在数据库中记录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诱导方式。
第三步是数据的反馈及共享。数据的反馈是较为基本的内容——儿童学到什么、他熟悉了哪些内容、他对哪些感兴趣等数据,要及时反馈给父母,从而让他们时刻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
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让机器懂得用户,最终摘掉“玩具”的帽子。
市场即将进入爆发期!
但从目前市面上来看,要达到一个合格的儿童教育机器人并不简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企业在不断进步,但企业相互进行融合,这类机器人的雏形即可实现。
在机器人这一领域中,优必选等企业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看似只能跳舞等动作,但其机器人的结构及动作可以作为儿童教育机器人的外形;云知声等语音识别模块企业则能提供强大的语音识别、语音交互功能;云天励飞、旷视等企业则能提供动作行为识别、人物检测等视频分析;松鼠AI则能提供全面的学习教育内容……
但就目前而言,AI教育市场还未完全成熟,其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问题,还有人们对AI教育的认知问题,数百年的传统授课模式并非数年能够改变,且部分企业为了挣“快钱”,导致AI教育市场充满着伪AI。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们对AI接受度的提升,特别是当前人们对新事物高度接受的态度,AI教育将在未来数年内得到较大的发展,而二胎政策的开发,有极大概率导致AI教育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来源:OFweek人工智能
(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刊登媒体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