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旧金山首次投票禁止包括警察局在内的政府机构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这也是美国首个全面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城市。
于当地时间周二举行的投票中,旧金山市监事会以8票对1票批准了这项将在一个月内生效的提案,该提案将禁止包括执法机构在内的政府机构使用该工具。该法令还将要求城市机构在使用监控技术时因获得监事会的批准,并专门拟定流程对已经使用的如车牌阅读器等监控技术进行审计。此举引领其他美国城市也制定批准类似的监管透明度措施。
同时,提供面部识别工具的微软曾呼吁对这一技术进行某种形式的监管并拒绝向政府监管机构提供相关技术工具。然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面部识别广泛地用于支付,查验以及抓捕逃犯当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同“天网”监控系统一道为城市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论如何,随着争论的继续,旧金山的决定将不可避免地被用作一个例子,其他城市和州将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规范面部识别。而此番争论,不免让人想起去年百度CEO李彦宏曾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人相对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外国人)那么敏感。“如果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是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他们(中国人)是愿意这么做的”。
以及今年3月,北大教授何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中提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消费者在拥抱这些高科技的时候,基本上是毫不畏惧风险的;我们经常会讲到,电子支付在中国发展这么快,实际上是我们很多消费者付出了个人的隐私权。很多时候中国的消费者不太在意隐私权的,反正原来我也没有隐私权,丢了就丢了。”
话虽然说得不是那么好听,但是不得不说这就是事实。在公认的科技强国还因庞大的信用卡保有量而保持刷卡习惯的时候,我们用上了各种电子支付;在恐怖分子轻易就能将爆炸物带到人群密集处引爆的时候我们的安检措施和面部识别监控就能将嫌疑人识别并通知执法人员进行抓获。我们虽然不可避免甚至有时是不情不愿地付出了隐私的代价,但是我们也自由地享受着安全和便利。
知名安全软件赛门铁克旗下公司诺顿LifeLock通过民调机构The Harris Poll对超过1000名中国成年人进行的线上调查或许更能说明这种矛盾心态,该调查报告显示尽管有91%的消费者表示担忧自己的隐私安全,但也有62%的消费者愿意牺牲一定的网络隐私来换取便利,也就是说受访者中有超过一半人群是愿意为了便利而付出隐私。
具体来说,常见的隐私内容包括
互联网搜索历史:比如你刚浏览完CPU天梯,打开购物网站就展示AMD
位置:比如你想买电影票,可以推荐离你最近的电影院
身份证明文件:额,这个主要是涉金融保险类需要提供,属于行业要求
而如果把APP过度获取权限算进去,我们来看看不付出隐私,我们会失去哪些便利
拒绝提供搜索历史:虽然不会推荐一些暴露本性或者略显尴尬的内容,但是相信我,这对于减少广告展示并没有任何作用,不管你提供或不提供,广告就在那里,不离不弃。而多数情况下,我们真在搜索中触发了广告关键词,那通常是伴随着确切的消费欲望的,即此时是需要广告推荐信息的。
拒绝提供位置:极端应用是地图,如果不提供位置,导航会彻底迷失自我,我是谁,我在哪,要往哪里去?
拒绝提供身份证明:此项在现有法律规定下会造成服务不可用,而如果不进行身份证明就能开户的话你随时可能突然多出很多银行账户。
拒绝调用摄像头:想啥呢,还要不要扫码了
(虽然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拍了什么)
拒绝调用麦克风:想啥呢,还要不要发语音了
(虽然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偷听到什么)
拒绝读取相册:想啥呢,还发不发朋友圈了
(虽然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偷看了什么)
拒绝读取短信:手动填验证码,手动添加备忘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虽然你不知道它究竟读取了哪些短信)
拒绝拨打电话:是的,这一项通常可以拒绝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支付隐私换取便利吗?
(编辑:M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