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如果有人问你:这一天最离不开什么?想必多数人的回答会是手机;而在手机所有的功能中,微信已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之一。
近年来,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日益深入人心,而打着腾讯公司以及微信品牌的旗号实施的骗局也是层出不穷。
近日,一起冒用微信小程序和腾讯知名度,侵害腾讯公司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案件二审宣判,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维持原判,两公司被判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30万元,并在《上海法治报》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冒用腾讯名义营销
两公司被诉至法院
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是和腾讯公司有相同计算机领域技术服务经营范围的公司,两公司在举办微信小程序企业优选活动时,为赢得客户信任从而获得商机,谎称其为“腾讯公司合作方”、“经腾讯公司授权”、“腾讯公司负责小程序推广的”。而且在向小程序商户发布电子活动邀请函上,突出使用“Tencent腾讯”字样,尾部注明“腾讯科技︱易企秀技术支持”。
腾讯公司认为,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在电话营销和举办活动时,自称“腾讯官方授权”的行为,极易误导大众,使大众误以为其商业活动和腾讯存在合作关系。除此之外,腾讯享有“腾讯Tencent”注册商标专用权,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遂将两家公司诉至法院。
一审: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赔偿30万元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审理中认为,涉案电子邀请函中使用的腾讯标识,与涉案商标构成相同或近似;结合邀请函中对于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相关讲话的引述,以及专家解答等内容,容易让相关公众误以为该邀请函中涉及的微信小程序开发服务与腾讯公司存在特定关联,邀请函中介绍的商业活动是腾讯公司举办或授权举办,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构成商标侵权和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
法院综合考虑涉案商标和腾讯品牌的知名度及商业价值、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的主观过错程度、对外缔约的合同对价以及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等因素,判令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30万元。
一审判决后,两公司表示不服,于是向上海知产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维持原判
上海知产法院审理后认为,从被诉侵权邀请函的内容和标注方式来看,邀请函内多页标注有整行的蓝色“Tencent腾讯”字样,相对于黑底而言,蓝色字体起到了突出的效果,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意义上的使用。
其次,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发布邀请函是为了宣传推广自己的商业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参与。两公司如果想让受邀者清楚地知道即将提供小程序开发服务的主体与腾讯公司无关,既不应使用腾讯的标识,同时也应标明邀请函所对应的商业行为实施主体信息。然而,在邀请函上却未呈现出这方面的信息,并且两公司还在电子邀请函尾部下方标注“腾讯科技”字样,因此,两公司的行为构成擅自使用腾讯公司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最后,从邀请函对受众的影响来判断,上海知产法院认为,生易公司与生翼公司发布邀请函的形式和内容,都足以使相关公众误认为受邀参加的微信小程序开发推广活动是腾讯参与或由腾讯提供支持的活动。
最终,上海知产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微信平台:启动相关法律程序
呼吁用户提高防范意识
目前,针对涉嫌侵权、冒用官方名义的恶意第三方开发公司,微信平台表示已启动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并将建立恶意开发主体的黑名单。
同时,微信平台呼吁用户通过以“腾讯”为认证主体的微信官方渠道,去了解小程序相关信息和活动,切勿轻信外部虚假宣传的付费商务合作。
微信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发现任何以开发小程序或者招商为由,冒用官方名义、并收取不正当费用的第三方公司,可以及时收集证据,向辖区工商部门进行举报,或向腾讯110、‘腾讯举报受理中心’小程序举报。”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作者:鲁婧晗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微信ID:dongyingzhongyuan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