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邦凌
自上交所债券信息披露平台获悉,紫光集团去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31亿元,同比盈转亏,下滑159.43%。对于利润下滑,紫光集团表示,系财务费用增加及二级市场公允价值变动所致。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紫光集团负债合计 2035.81 亿元,同比增长 57.52%。其中,流 动负债 794.53 亿元,同比增长 45.10%;非流动负债 1241.28 亿元,同比增长 66.65%。
据官网介绍,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目前,紫光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与英特尔、惠普、西部数据等全球IT巨头形成战略合作。紫光集团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学大和紫光国微等上市公司及多家子公司。
对于饱尝“缺芯”之痛的国人来说,中国最大芯片企业负债2035亿,亏损6亿,实际上都不是事。即使负债和亏损再多,只要能在芯片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不断缩小与国外差距,都应该支持。当年三星卧薪尝胆数年,致力研发芯片,后来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芯片霸主,至今无人撼动。无疑,三星就是国内有雄心的芯片企业学习的对象、超越的目标。国内芯片企业依靠买买买来快速发展芯片产业,也是一条可行的捷径。但前提是关键技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内芯片企业崛起最终还得靠耐得住寂寞的研发与科技创新。
1、雄心:芯片制造基地规划总投资合计约1000亿美元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披露2019年非公开发行纾困专项债券项目,拟发行金额为100亿元,项目承销商/管理人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目前状态为已反馈。有报道称,此次申请发行纾困专项债,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投向与紫光集团主营业务有协同效应,但存在暂时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企业,如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等,以共同做强做大产业。
紫光集团在发行文件中表示,公司未来3~5年仍将对芯片产业保持较大规模的投资,公司与武汉、成都、南京和重庆等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将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地方基金和当地政府指定部门等共同投资建设芯片制造基地,以上芯片制造基地规划总投资合计约1000 亿美元,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
紫光集团在官网介绍中也称,2016年始,紫光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开启了紫光在芯片制造产业十年1000亿美元的宏大布局。
2、买买买:紫光集团通过并购进入集成电路芯片产业
紫光集团正式进入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则是在2013年,此前,由于紫光集团并没有涉及芯片产业,缺少基础,于是,紫光集团就直接选择了通过并购来进入集成电路芯片产业。
2013年6月,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将在美国上市展讯实施私有化,强势进军集成电路芯片产业。2014年,展讯就发布了当时首颗国产28nm的四核智能手机单芯片。2014年又以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正式组建了如今的紫光展锐。上述两家公司为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芯片制造商。
2015年5月,紫光股份宣布以不低于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51%股权。同年10月,紫光股份又斥资38亿美元入股西部数据获得15%股权。随后,西部数据就爆出以约190亿美元收购存储芯片制造商闪迪。同年12月,紫光集团又以135亿元人民币入股了两家台湾企业。2015年,紫光集团又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国家开发银行达成了300亿元的战略合作意向,目标就是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航母。
在不断扩张中,紫光系负债也在不断上升。据紫光集团2016年报,截至年末负债合计986亿元,而这一金额在年初为521亿元,负债一年上升89%。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紫光集团负债合计 2035.81 亿元,负债率为73.44%。
3、路径:紫光集团“从芯到云”总体战略
自2018年5月8日起,紫光国芯的证券简称由“紫光国芯”变更为“紫光国微”。公告称,公司在紫光集团“从芯到云”总体战略的部署下,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业务。而这一变更是为了进一步反映公司所处行业,明确了紫光国微聚焦微电子领域的核心业务定位。
在国内芯片企业中,紫光集团布局较广,涉及产业链上的设计、生产到封测等环节,但国内整体芯片布局处于比较早期阶段。“我们现在基本上完成了面上的一个布局,但是在更多细节上进入到高端还有很大距离。”紫光集团副总裁、紫光展锐首席运营官王靖明对媒体坦言,目前紫光的产品并不全。
紫光称,芯片产业可以提升紫光集团云计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云计算产业又可以为芯片产业提供应用市场。公有云是一项烧钱的业务,“120亿的投入是一个基本线,甚至偏少了。未来,还会在发展过程当中通过自身发展或者融资等方式来加大投入。”目前,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际研究机构IDC数据,2017年上半年整体规模超过10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近七成。2017年上半年,阿里云IaaS层营收5亿美元,占据47.6%中国市场份额,随后是腾讯云、金山云、中国电信和Ucloud。
4、质疑:郭台铭称,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
早在2015年,时任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前往中国台湾,并建议中国台湾开放陆资投资IC设计行业,并愿意让旗下两家IC设计公司展讯、锐迪科与联发科合并,以期携手超越高通,甚至与世界半导体教父、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商谈入股收购的事宜。
针对于此,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称,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怎么能去问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一个世界半导体教父,公司多少钱要卖?张忠谋60多年半导体经验,“不是你今天用钱就可以买的”。
5、启示:三星十年鏖战,终成世界霸主
根据相关调研机构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总数达到了1698家,但是我国在去年仍然进口了4000多亿个芯片,国产芯片自给率不到20%,而美国与韩国这两个国家则为全球提供了60%以上的芯片。国内芯片企业如何自强?我们看一下三星成为行业霸主的经过,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1983年,李秉喆在留学归来、野心勃勃的李健熙的多次劝谏下,于京畿道器兴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正式向内存宣战。三星刚刚染指半导体时,日本已经是世界霸主。而且其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到1986年底,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可一身赌气的李健熙依然坚持“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经过将近10年鏖战,三星终于在1992年超越日本NEC,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DRAM存储制造商,并在其后25年连续蝉联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