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资便利店能碾压中国小超市,原因就在于这一点

2019-04-30 20:46发布

苏果超市作为江苏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迄今为止已经成立了23年。

短短23年间,国内便利店行业历经了消费升级、外资引入、电商普及等时代变迁的大趋势,终于在2017年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全新格局。

商业竞争,说好听了是百花齐放,说难听点就是“商场如战场”,稍不注意就会粉身碎骨。

面对行业变迁和发展大趋势,几经沉浮的苏果超市也不能幸免,即便他的前身是江苏省果品食杂总公司,在江苏省内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

01

1996年7月18日,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了。

他的前身是江苏省果品食杂总公司,“苏果”二字也是来源于此。

90年代后期,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的国民经济开始逐渐稳步增长,手机等大件刚刚进入大众视野还未普及,而“便利店”的概念也开始引入,整洁干净的连锁便利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街边,与传统的“夫妻店”、“杂货店”俨然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与“送礼只送脑白金”的洗脑口号有相似之处的是,苏果超市早期也凭借着其发行的“苏果卡”一度成为了人们送礼的首选。因为储值卡的实惠方便,实在是走亲访友、宴请出份子的不二之选。

储值卡为大众提供了便利,同时无论是送礼人,还是收礼者,无形之中都为苏果超市提供了营收。

我也是这其中之一。

90年代后期小孩子的口袋里都有一些零花钱,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揣着兜里五块钱的“巨款”进超市逛上一逛,看看超市里散装的巧克力和饼干,再买上几颗糖果满足自己。

在那时候,苏果超市是小孩子眼中的“天堂”,也是大人们在人际交往时“高端、上档次”的象征,送礼的时候买几个礼盒,既轻松又好看,倍儿有面子。

发展之路太过平顺,苏果超市便利店和苏果超市中心店迅速在江苏省内全面开花,也算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也许是省内企业扶植的优势和数十年的平稳发展让苏果超市膨胀了,也许是守成派的固定思维,使得苏果超市不再有“革新”的思维。

2006年7月12日,南京五台山体育馆灯火璀璨,这里正举行着苏果超市成立十年的庆祝大会。

风雨苍黄,大道沧桑。创业十年,苏果超市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奇迹。

殊不知,花团锦簇之下,正酝酿着惊天巨变。

02

十年又十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苏果超市开始变得不显眼了。

随着国民GDP的稳步上升,街道翻新、高楼林立,中国城市已经全然改了模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成不变的苏果超市。

实际上,在2004年6月,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已经控股了苏果超市高达85%的股权。

同年,苏果创立了新兴业态“好的”便利店。不同于苏果便利店和社区店,好的便利店创立之初就以店面宽敞、明亮和时尚著称,创立定位也是以白领、高收入群体和时尚青年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

然而,苏果似乎忘记了创立好的便利店的初衷,在漫长的时间里,好的门店没有再被修整过,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仍然保持着2004年的装修风格,一成未变。

进入21世纪后,大量外资便利店发现了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巨大市场,开始争先恐后的涌入,妄图瓜分这块巨大的蛋糕,取得更多的利益。

7-11便利店便是其中之一。

7-Eleven品牌原属美国南方公司,名称则源于1946年,借以标榜营业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1974年被日本零售业经营者伊藤洋华堂引入日本,于1975年正式改为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便利店。

1987年,美国南方公司多元化扩张失败,三年后申请破产。

1991年,具有战略眼光的伊藤洋华堂购买了该公司73%的股份,成为美国南方公司最大的股东。

2005年,Seven-Eleven Japan公司、Ito-Yokado公司、Denny’s Japan公司合并成立了Seven&I Holdings公司。

此后,7-11便利店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作为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便利店之一,我们不得不佩服伊藤洋华堂的战略性发展眼光。

他既没有像乐福那样大张旗鼓的迅速扩张门店,也不像沃尔玛那般以华南沿海地区的二级城市为主开设门店,而是始终围绕着北京地区来发展。

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既节省了开店成本,又不用分出过多精力,可以专注在一个地区将品牌做好、做出口碑和知名度。

我在韩国留学时候,也曾经在韩国的7-11便利店打过工。

不同于中国国内的7-11多开在大城市和闹市区,韩国首尔的7-11可谓是分布各地。

闹市区的酒吧街、学校的大礼堂里、还有寂静无人的社区深处,处处都是7-11便利店的身影。

对应的,大多数的7-11便利店规模并不大,他们采用适当缩减售卖零食、饮料种类的方式,来保全售卖品类的完整。

韩国的7-11便利店大多是一个店员来完成全部工作,分几班倒的制度,供应链也极为成熟。

每天分为三次送货,负责送货的司机大叔会把进货清单给店员签字,随后一式两份用于保存。店员也会根据清单上的物品一一核实,查看有无疏漏。

此外,三次送货的货品类别也有讲究。凌晨3点-5点左右的夜班进货一般是紫菜包饭、酸奶、面包等保质期较短的产品和当天的报纸,而上午十点左右则会进一批冰淇淋。

一天之中货物最多、最为繁重的就是晚上了。晚上的进货涵盖了烟酒、饮料、零食、日化品等多个品类。店员在整理货物、入库清点之余还要兼顾收银的职责。

而这些,在规模不是很大的7-11便利店中,基本都由一个人完成。

成熟的供应链背后,是严格按照韩国相关法律实施的制度:19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购买烟酒,一经发现会对售卖门店进行罚款500万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关店一个月的惩罚。

或许正是因为7-11便利店对于各国国情的深入研究,使得他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便利店行业的佼佼者。

与这样的7-11便利店相比,苏果超市如同温室里的娇花,其劣势不言而喻。

03

多年以来,苏果超市背靠国企,凭借着对本土人口消费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利好政策迅速发展,几乎垄断了整个南京,甚至是江苏、安徽等地区的便利店行业。

作为华东地区省会城市,南京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数、消费理念、时尚指数无一不在吸引着外资便利店进驻。

然而每一家都在观望。

在珠三角地区先发制人的7-11、在川渝地区领先的罗森,还有在华东地区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全家,都没有敢轻举妄动。

几家便利店的巨头如同猛兽,低调蛰伏,伺机而动。

伏久者,飞必高!

2017年8月31日,炎炎夏日里的南京丹凤街罗森门店日销售额11.8万元,打破了罗森中国区门店单日销售最高记录。

如同雨后春笋,多年来没有外资便利店涉足的南京地区争先恐后的涌入了大批便利店企业,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在南京开疆拓土,发展门店。

与此同时,也许是感受到了危机的来临,稳坐南京地区便利店龙头位置的苏果也开始了变革。

苏果开始大肆翻新修整门店,原本灯光昏暗、老旧的店面焕然一新,店内售卖的产品也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二十年耕耘,苏果对自己的深入本土化的定位和优势十分明晰。

“包子、馒头、凉面、茶叶蛋、玉米”等接地气的食物是苏果必不可少的售卖食品,除此之外,苏果开始增添“网红零食售卖专区”,甚至策划了“托马斯”、“多鱼”等主题便利店的营销方式来吸引年轻客户。

良性竞争促进市场,外资便利店的入驻使得苏果这家老牌便利店企业囊萤映雪,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

未来南京的便利店市场还会上演哪些激烈的竞争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对于仍在努力探索实现本土化的外资企业和努力追求时尚迎合年轻消费观的本土企业来说,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8560862075263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