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强战舰十分奇怪:一口气下水三艘 却都是“平顶船”

2019-04-24 11:36发布

利刃/TONE

随着印度P15B型导弹驱逐舰三号舰"英帕尔"于近日在马扎岗船厂下水,印度造舰产业离着国际平均水准好像又更进了一步:时至今日,四艘P15B型导弹驱逐舰都在开工两年之内完成下水仪式,这虽然不能和中美日韩等国"一年半下一盘饺子"相提并论,但好歹也算就差一步了。

但眼见为实,三艘P15B驱逐舰的下水情况实则惨不忍睹。不要说什么雷达武器之类的大件,P15B驱逐舰在下水时就根本不具备上层建筑,完完全全就是个半身不遂的"平顶船"。

图为"英帕尔"号驱逐舰下水时的盛况。

从理论角度来说,船舶的上层建筑的确可以和船体"分开组装":以船体的主甲板为界限,其上的建筑可以先行在船厂的地面区划进行分段合拢和管道、电缆铺设作业,最终和大型设备一起在船厂码头完成水上吊装焊接合拢。

也正因为部分上层建筑的舾装作业和船体建造作业同时进行能够大大减短造船工期,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工艺在现在的民船建造中已经并不鲜见。但是,导弹驱逐舰的内部复杂程度和精密需求度乃至于重量都绝非一般民船可比,不能相提并论。

图为下水的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可见其上层建筑已大体完备。

笼统而言,现代导弹驱逐舰每吨位所需的管道和电缆长度往往是同体量民船的至少10倍,设备复杂度的区别更是无法计算——就拿P15B驱逐舰自身举例,来自以色列的EL/M-2248相控阵雷达要占用至少3-4层甲板,这样的设备在寻常民船中根本找不着。

也正因如此,当代绝大多数新建的大型水面舰艇(包括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都在下水前搞定了大部分上层建筑,在水面舾装阶段再行结构焊接的寥寥无几。

图为马扎岗造船厂内正在整体建造的P15A驱逐舰2号和3号舰。

事实上,在P15B驱逐舰之前,印度造舰工业乃至于马扎岗造船厂都还是和其它同行一样,在陆地船台/船坞阶段完成船体和上层建筑分段的建造与合拢,下水时基本上就能看到整艘驱逐舰的大体外形。

当然,对于擅长拖拉磨蹭的印度人来说,多一分完成度就意味着要耗费更多时间:在船台上完成上层建筑建造的P15A驱逐舰从开工到下水平均要用四年时间,是P15B驱逐舰的两倍。

图为下水时的P15A"加尔各答"号驱逐舰,船体上层建筑已经趋于完工。

既然下水时间节省了,那P15B型驱逐舰能够摆脱印度造舰业"造艘驱逐舰要用十年"的魔咒么?答案也是否定的。从现在来看,2013年开工,2015年下水的P15B首舰"维沙卡帕特南"迄今仍在码头舾装阶段,印度海军希望它能在2021年进入服役,但情况并不明朗——该舰到现在都还没有进入到试航阶段,而从印度海军与印度各造船厂的习性看来,试航和服役之间总会有2年左右的反复摩擦,这对于P15B驱逐舰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图为已经下水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朝日"号驱逐舰,其上层建筑已基本完工。

而从印度人的角度来看,马扎岗船厂在P15B型驱逐舰上"敢为天下先"应用民船建造技术,无非是在政策或合同层面上遭遇了来自印度海军,甚至是国防部的压力:十年建一艘驱逐舰的破事在当今国际上几乎绝无仅有,传出去实在太丢"印度面子"。

但很显然,新的造舰工艺并不能拯救印度造舰工业,确切来说这个问题并非是印度造舰工业所独有,而是整个印度国防工业系统的毛病,如果印度人不愿意"刮骨疗伤",再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也只能没戏……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829159636014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