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运行五年后,微软希望将智能云板块补齐,并且通过新的发展战略推动下一个五年发展。4月23日,微软在中国宣布其智能云第三项核心服务Dynamics 365将在5月6日其在中国大陆正式商用。这是一个运行在云端的SaaS(软件即服务)层的智能商业应用,其包括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服务。
2019年1月,微软发布的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Dynamics 365的营收同比增长51%,但并未披露具体的业务数据。这一增幅超过了Office 365 34%的增速,也超过了整体营收12%的增幅。
2012年11月,微软与上海市政府和世纪互联签署协议,在中国合作运营公有云平台Azure和SaaS服务Office 365。2014年,Azure和Office 365先后正式商用。此次Dynamics 365落地中国,微软宣布也将由世纪互联运营。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柯睿杰(Alain Crozier)表示,微软将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完整、一致、融会贯通的智能云服务。
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中国政府对外资云服务提供商的监管政策要求所致。目前对于数据的监管原则是:所有中国的数据必须就在中国;所有技术服务,都希望能由中国公司提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通过牌照和相关政策对电信行业的准入提出要求。这使得外资云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寻求本土第三方承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明晰前,亚马逊AWS和微软等外资云曾一度尝试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最终未能成功。与微软将所有业务全部与世纪互联合作不同,亚马逊AWS在北京和宁夏中卫选择了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两家公司作为其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另一家外资IT公司IBM也选择了世纪互联运营其云平台产品和服务。
有IT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政策可能会放宽,但对于外资云在中国的发展仍有很多阻碍。一些本土云计算服务商的运营者表示,这些障碍包括市场环境和营销手段以及时机。
对于与竞争对手的区别,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告诉记者,微软是第一个国际级合法落地的公有云,而其成为客户选择的第一个要素是“信任”。所谓信任,是指微软与其客户并不存在业务竞争关系,因而客户愿意将数据运行在微软云上。康容进一步解释称,这覆盖零售业和金融业客户。
公有云是指第三方通过互联网为企业提供IT服务。事实上,无论跨国巨头,还是本土初创企业,云计算成为取代购买设备、安装部署这种传统企业布局IT架构方案的新模式。不仅如此,云计算不在是一种战略,而已经成为大多数公司的日常支出。
2019年2月,第三方机构Gartner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云计算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将吸收大部分全球IT支出,2019年总计将达到2140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17.5%。这一增幅远超过其预测全球IT总支出的增幅,后者只有3.2%,其包括设备、通信服务和数据中心系统等类型的IT支出。
在五周年活动当天,微软宣布了过去五年在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绩:Azure服务了超过12万家企业用户,超过万家企业的180万用户采用了Office 365,90%的新增中国用户选择了云端运行的Office 365。不仅如此,微软还构建了围绕智能云的生态,其拥有超过15万的中国开发者使用微软智能云和人工智能服务,拥有超过1.7万家云合作伙伴。
对于接下来的五年,微软披露了其发展战略,包括通过提供其产品的课程培训;通过“Azure知识产权保护计划(AIPA)”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云端创新保护;Office 365拓展三线城市市场;提供全球版Azure和Office365;利用自身销售帮助客户销售产品和服务等。
对于Dynamics 365,微软早在2016年就面向全球发布了该服务,目前共有44个语言版本服务全球140多个市场。微软披露全球财富500强的企业中,有70%的企业使用了该服务。不过,微软也很清楚,在这一市场其将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不只是传统的IT软件商,也包括垂直化的软件服务商、本土创新公司和切入这一市场的互联网公司。
康容告诉记者,Dynamics 365落地中国,微软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并在一些企业选择全球扩张时,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京报记者 梁辰 编辑 程波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