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近日,中国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显示全国共有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
这份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结果一经公布,即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受关注较多的除了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外,还包括撤销专业的情况。
撤销专业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一下子要撤销416个专业,数量上创下历史之最。要知道在四年前撤销的专业也只是四分之一,全年仅有100多个。
上海《文汇报》报道,有关专家分析,本科专业的停招、撤销甚至增设,也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关系。一些热门专业有可能会过剩,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会对一些新兴专业产生需求,这就要求高校随时对专业建设发展进行动态的调整。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数据统计,2018年大学被撤销的专业相比2014年增加了5.2倍——2014年这个数字还只有67个。2014年~2018年,13个学科门类合计被撤销了991个本科专业,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各学科被撤销的专业数量分别为:工学267个、理学189个、艺术167个、管理学131个、文学82个、教育学61个、法学40个、农学26个、经济学18个、历史4个、哲学3个、医学3个、军事学0个。
大学生浏览招聘信息。(图片来源:中新网)
此外,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显示,不同学科之间的月起薪存在显著差异。理科类和社科类的平均月起薪较高,分别为5737元(人民币,下同)和4996元;人文类和“其他”类的平均月起薪较低,分别为4621元和4468元;工科类的平均月起薪处于中间位置,为4621元。
结合学历层次分析发现,学历层次越高的毕业生,月起薪越高。对于专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工科类的平均月起薪最高,分别为3562元和14231元;对于本科毕业生和专业硕士毕业生,社科类的平均月起薪最高,分别为5051元和9823元;对于学术硕士毕业生,理科类的平均月起薪最高,为12635元;人文类和“其他”类的毕业生在各学历层次上均没有显著的优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选择主要集中于金融、IT和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25.9%),制造、建筑和采矿业(22.1%),科教文卫业(19.7%),运输和商业(12.12%)等4个方面。此外,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还呈现多元化,管理类(34.4%)、技术类(24.4%)和服务类(26.9%)工作三足鼎立。
近年来,中国教育部尤其注重各地区各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2019年3月25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全国各大高校新增备案最多的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96所)、机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学与技术(96所)、智能制造工程(50所);新增审批最多的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35所)、网络空间安全(25所)、会计学(13所)。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工作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