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收获季节,很多种植户就会将收获后的农产品卖给批发商,即使知道这样做利润很低,他们也不会轻易改变这种销售方式。
为什么农民不能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呢?价格又便宜,产品质量又有保证。
对于小部分人来说,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这部分人大多知识水平较高,或者思想较为开放,有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够自己开设电商,寻找适合自己的电商销售模式,或者直接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以产品质量为抓手,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
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都很难做到这些。要想在线下销售农产品,除了种植规模小的农户可以在周围乡镇摆摊之外,他们就只能将产品卖给批发商。为什么农户不能进入菜市场与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易呢?
针对这一问题,《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对粉丝的相关留言做了分析后发现,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第一,精力问题。
农民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当他们将农产品收获后,很难再有精力投入到农产品销售中。
第二,技术问题。
农民要直接售卖自己的产品,就必须要经过清洗、分选、打捆、运输,每一环节都需要有长期从事该工作的、有经验的人来指导。否则进入市场的产品标准不过关,产品就无法销售。
第三,准入问题。
农民要想直接进入市场售卖农产品,并不是直接将产品运到某个菜市场就好了,这需要农民办理相关证件,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而且对于运输的车辆也有明确的要求与规定。一位粉丝在留言中谈到:“货车不能进城,三轮车不能进城,面包车不能载货,摩托车不能上路,电动车不能大码力,挑菜进地铁又影响城市形象。就算挑菜进城卖,还要冒着被城管没收处罚的危险。”
第四,成本问题。
农民直接将农产品运来售卖,摊位费是避免不了的,种植成本+运输费+摊位费+杂费,成本怎能不高。正如一位粉丝所说:“从菜农那里收菜0.5—1元,菜商0.8—2元给小贩,小贩1.5—3元,每斤菜赚的钱有5成是要给铺租,1成杂费,1成运费,1成损耗”。
在当前,农民将农产品卖给批发商仍是最多的选择,农民并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出更加多样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方案,帮助农民普及相关知识。同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农民降低门槛,让他们在农民群体中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形成专业化组织,带动更多的农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