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攻入公交支付领域,一文看全公交支付方式的历史变迁

2019-04-15 00:42发布

如今,公交车使用银行卡闪付、手机NFC、扫码支付替代传统的公交卡,都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实际上,银行ic卡作为公交卡支付很早就已经开始,但是随着中国银联主导的云闪付的日趋成熟,也开启了在公交领域大规模的应用。

2016年8月,广州地铁率先支持银联云闪付移动支付及金融IC卡付费过闸,成为全国首条支持银联云闪付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5月,杭州公交集团也宣布将在杭州公交集团下辖所有公交线路开通受理“银联云闪付”业务,银行卡组织与支付巨头争夺公交场景的硝烟日渐浓重。

1937年,北京首次出现了公交“月票”,对当时的普通市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1965年,北京月票进行了调整,学生月票为3元,职工月票为4元,至此到1991年的26年间,月票的价格就没再改变过。传统的公交卡,也可以称为是中国最早的“储值卡”、“预付费卡”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公交IC卡的出现,开始让沿袭数十年的纸质月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994年9月28日,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张接触式公交IC卡——金通卡。

1996年8月,南京公交公司与农业银行联合发行了一张“万民卡”,它是在一张银行卡上镶嵌一个像钮扣电池那样的TM卡,乘客只要把TM卡上带金属的表面,朝车上读写机的接触头上轻轻一碰,验卡付费的手续就完成了,这应该也是银行卡首次与公交卡结合的产品。1997年12月,贵阳公交TM卡电子收费系统在市区线路上推广使用。

1996年11月,深圳市公交集团成功地在深圳全市所有无人售票公共大巴线上推行非接触式IC卡储值票系统。1998年被专家认为该系统属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公交非接触式IC卡开始在全国很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

也有银行介入到城市公交IC卡的发行,下图分别是中信和交通银行发行的公交IC卡,虽然是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同时也兼具公交卡的功能,但其银行与公交账户是分离的,银行卡中借记卡账户仍然是使用传统的磁条卡来完成,而卡内含的芯片只是公交卡芯片,要想使用公交卡功能仍然需要由银行账户向公交账户圈存充值,因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卡在公交方面应用。

随着中国银联成立,中国银行卡产业在近十多年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中国银行卡开始了磁条卡向金融IC卡的迁移工作,同时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意见,突出体现金融服务民生,发挥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能力,促进金融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结合,人民银行决定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打开了我国金融IC卡跨界发展、实现一卡多用的局面。

从现在可以查到的资料中看到,2010年12月底,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和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举办“金融IC卡在公交车应用启动仪式”,宣布由中国银联贵州分公司携手工行、交行和贵阳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实现在全市公交车和公交出租车上的全面应用。市民可选择在工行、交行以及贵阳银行的任一网点办卡、充值,可以在全市2000多台公交车和600多台公交出租车上刷银联IC卡乘车。这也应该是最早将金融IC卡应用于公交的案例,之后金融IC卡大踏步地走入公交卡行列中。

由于技术上的限制,金融IC卡用于公交卡应用,采用的是脱机的电子现金方式,需要持卡人像普通公交IC卡一样,使用银行自助机具向电子现金账户进行圈存充值,尽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金融IC卡与公交卡的结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为持卡人带来很多不便之处。特别是在2015年末,中国银联大规模启动了云闪付平台,联机非接触支付成为主流方式。

银行卡介入公交支付领域,在技术上采用了金融IC卡的ODA(Offline Data Authentication,脱机数据认证)技术,也是这一全新支付技术的国内首次应用,即解决了按惯例用户使用公交卡功能需要向电子现金账户圈存的麻烦,又解决了公交卡需要承受快速通过闸机和支付的特点,将联机闪付即时结算的功能得到了延迟。

在公共交通领域,公交金融IC卡应用项目日趋成熟并逐步推广,在中国银联打造的云闪付平台中,银行卡替代公交IC卡正在逐步进行,它将成为未来公交支付的主流。同时包括万事达卡等国际卡组织也在积极拓展公交领域的支付,万事达卡在伦敦、新加坡等国家开始投入应用。


关注“信用卡董峥”,这里有信用卡的知识,也有信用卡行业独立视角的深度评论与分析,还有信用卡的历史与文化!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7788093387545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