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传出:顺丰旗下社区生鲜超市顺丰优选进行战略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关闭门店。目前关闭门店的城市有上海、武汉、青岛、西安等,其中上海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武汉、青岛、西安等地正在清仓。
科技菌看到不禁一阵唏嘘,从O2O到今天的“新零售”,顺丰发展电商业务已经10年了。王卫心中一定有一个电商梦,可惜从顺丰优选、丰E足食、嘿客等电商平台,到尝鲜淘、无人货架、O2O等新业务,顺丰电商业务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严重拖累其主业务。
10年前,京东、阿里都还没有上市,拼多多还不知道在哪里,顺分发力电商尚有机会,然而陪跑10年之后,电商行业群雄割据,顺丰还有多少机会?
顺丰之困:不断试错的顺丰电商
2010年,顺丰正式进军电商,成立了顺丰“E商圈”,销售食品及3C产品,并斥资1000万成立电商公司,还开启了自己的支付平台“顺丰宝”。
2012年,创立高端生鲜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主要出售进口食品和生鲜产品为主,价格不低,瞄准高端用户群体。
2012年,顺丰上线了“尊礼会”,销售各类消费卡、保健品、工艺品等。
2014年,顺丰推出嘿客线下零售平台,一口气开了3000多家门店,后来大面积关店,没关的改名为顺丰家,而后又改名为顺丰优选,进行业务合并。
2015年,顺丰推出了海淘电商“顺丰海淘”(现更名为“丰趣海淘”),定位于供应链跨境电商平台。
从顺丰E商圈、嘿客、顺丰家,到顺丰优选、顺丰海淘、丰趣海淘,10年时间,顺丰电商一直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试错,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内部人士评论:王卫身上没有电商基因。
顺丰是做物流起家,讲究的是服务。而电商是零售,本质是要洞察用户需求,做好供应链管理,挖掘新的趋势等。一直用做服务的心态做电商,不洞察用户需求自然不能赢得用户。
其次顺丰电商苦于“流量”,虽然顺丰一年有几十亿的业务量,但是这些流量并没有被转化到电商业务,比如科技菌如果不整理完全没有想到,原来顺丰曾经发展过这么多电商业务。比起阿里、京东、拼多多电商等平台的知名度,顺丰电商差了许多。
再者顺丰电商从来不是顺丰的主营业务,王卫的重心一直在快递业务上。顺丰优选6年时间里换了7位CEO,王卫把希望放在外来职业经理人身上,寄希望于他们能创造奇迹,但最终的结果都不如人意。
顺丰之危:掉队的快递业务
顺丰电商之困也许王卫并不太在意,但是顺丰主营的快递业务似乎也正在遭遇危机。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总业务量为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2018年顺丰业务量38.7亿件,同比增长26.8%,从这个角度看,顺丰的快递业务发展很正常。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017年中通业务量62.2亿件,相当于顺丰的204%,2018年增速比顺丰高10个百分点,业务量达到顺丰的220%;百世、韵达增速分别为45.1%和48%,2018年业务量分别相当于顺丰的141%和181%;申通、圆通增速只比顺丰高几个百分点,但领先优势继续扩大,2018年业务量分别相当于顺丰的132%和172%。
显然,顺丰不再是班里的那个“好学生”了!
借壳鼎泰新材上市时,顺丰曾对2016年~2018年业绩作出承诺:2016年、2017年、2018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1.85亿、28.15亿和34.88亿,三年累计不低于84.88亿。
2016年~2018年,顺丰扣非净利润累计达98.3亿,比承诺的总金额高13.4亿。2017年扣非净利润37亿、较承诺高31.5%,2018年扣非净利润34.8亿、比承诺少0.1%。
从2016年~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可以看出:顺丰完成目标业绩越来越吃力,到2018年几乎不能完成目标!
通过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进入2018年后,顺丰营收同比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Q1营收同比增长65%、Q2增37%、Q3增24%、Q4同比减少3.2%。而且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顺丰的利润增速也有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Q1同比减少17%、Q2同比减少30%、Q4同比减少15%,只有Q3同比增加39%,均衡算下来顺丰2018年扣非净利润下降了5.9%。
虽然在规模掉队,但顺丰票均单价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且在全行业价格缓慢下行的背景下保持坚挺。2014年顺丰单价23.6元、比行业平均价格高61%,2018年顺丰单价23.2元比行业平均价格高95%。
顺丰区别于其他快递的特点,一是服务好、投诉率低,二是速度快(单价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顺丰2018年月均投诉率为0.49%。但如今体量比更大、增速更快的中通、韵达月均投诉率分别为0.86%、0.77%。大型快递公司中,只有圆通月均投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个优势正在逐渐被拉平。
关于运输速度,现在四通一达也都纷纷提速,未来这一差距也必将减小,这个时候顺丰依然收取比行业均价高一倍的快递费用,很容易把用户推向其它快递公司。
扩张失利,快递业务增速减缓,对于王卫来说,顺丰的明天将比以往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