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享单车又进入公众视野,这次是因为几家共享单车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涨价,小蓝单车、摩拜先后对北京的用车模式进行了价格上调。虽然有人对此表示理解,但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此外,还有ofo和哈罗单车并没有及时跟进,尤其是ofo这次表现的有点过于“低调”了,要说按照ofo现在的市场格局和状况来看,更应该调价才正常。不过,倒是小蓝单车和摩拜率先忍不住了。
因城设策或将成为收费新趋势?
我们关注到,这一次调价中,摩拜单车的计费规则是从2019年4月8日开始的,目前来看是仅限于北京地区。根据新版规则,摩拜单车用车费用是由起步价和时长费用两部分组成,在15分钟内的起步价是1元,超出15分钟,收取时长费是每15分钟0.5元,不满15分钟的以15分钟计。
而小蓝单车是从3月21日开始的,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上涨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0.5元。也是仅限于北京地区。两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北京地区试点新收费模式,也是有意和北京地铁、公交车“取齐”的意思。有意思的是,这两家企业都选择在北京“试点”,应该也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是北京的消费不低,人们对于“块八毛”的涨价还能容忍,或者说还可以接受。在同等情况下,无论是地铁和公交车的费用也不低,因此对于这个价格变化还在限度以内。另一方面是在北京的共享单车投放基数更大,一旦用户接受之后,能带来的直接回报也是相对可观的。
我们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共享单车很可能会因城设价,一城一价,不会简单地一刀切。毕竟各个城市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布局合理,给共享单车留下的余地有限,如果价格再上涨,那么人们很容易选择放弃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这样反而得不偿失。针对不同城市的消费水平,以及城市出行方式的特点不同,进行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或将成为一个新趋势。而哈罗单车和ofo是不是会跟进,估计很快也会有一个结果出来的。事实上,相关共享单车企业也已经表示不排除价格调整的可能。
为什么涨价,因为要活下去
说到涨价,其实共享单车的流行注定不会一直烧钱下去。我们从摩拜卖身,ofo遭遇的一波又一波风波,都说明仅仅是烧钱,即使烧成最后的“双寡头”时代,一样还是难以为继。如何寻找到可以维系下去的模式才是关键,当众多的共享单车企业倒下去之后,留存下来的就得想办法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而如何创造营收就是关键。虽然共享单车企业想过很多种盈利的方式,但最终都被证明并不是好盈利模式,或许最终还是要回到依托共享单车本身的营收能力,也就是骑行收费模式。
随着监管的加强,以及对于押金的种种制约,包括提供免押金模式,在经过了市场的多重洗礼之后,人们也不愿意再接受押金模式了。押金都被共享单车企业挪为他用,因为他们需要活下去。如今没有了押金的依托,剩下的也就是骑行收费,而以前的收费价格不高,再加上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角力不断让利,甚至就是依靠烧钱来维持,让人们习惯了免费和低收费模式,如今价格的变化是不是能得到用户的认可也很关键,而其中平衡点其实就是两方面,一是和其他交通出行方式有多大的价差,比如地铁、公交车等;二是会不会达到用户自己买车的临界点,如果费用达到了临界点的话,有的用户或许就考虑购买单车了。
如今,已经没有“风投”愿意继续投资(烧钱),烧不起钱的共享单车企业就要看自身的造血能力。而无论是外卖、电商、广告都已经证明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都不是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盈利模式,而骑行收费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收益来源。如果用户可以接受这种价格体系,那么生存下去还是有一定依托的。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人们或许更愿意骑车出行,一方面不太拥堵,另一方面气候宜人的话也可以锻炼一下身体。这时候共享单车企业的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就是靠骑车收费带来收益。
撑下去,真的要撑下去
作为曾经被公认的“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模式,可以说引领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虽然遭遇了诸多的问题,但对于一种新模式的尝试以及对于经济转换的探索还是很有价值的。这是在经营模式的转换中,以及一度的恶性竞争和一窝蜂而上带来的巨大浪费之后,最终被证明只能是一地鸡毛,若想很好地继续发展下去,其实还是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本身,企业的发展没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显然是不行的。只靠风投的烧钱就想撑起一个产业更是天方夜谭,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以及盈利基础,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网约车出行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今就看共享单车能不能“挺”过来了。
有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表示,“共享单车市场已由爆发式增长阶段进入稳定发展期,行业竞争模式也正在从‘以量取胜的粗放式竞争’转变为‘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服务型竞争’。只是在价格上去了,服务是不是能够跟得上?不仅仅是车辆的配置是否合理,车辆的维护和管理是不是可以跟得上,都是考验共享单车企业的关键所在。除了价格,用户对服务也非常在意,而如果这方面做不到的话,用户想骑的时候找不到车,或者找到的车不好骑(或坏车),那么势必会被用户吐槽,而达到这种匹配度就靠服务来及时跟进了。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无疑会给共享单车企业带来更多的运维成本,这也是值得共享单车企业去深思的地方,如何合理地找到平衡点,以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这是关键,也是一定程度上抢夺市场的一个有力法宝。
对于我们用户而言,也真心地希望共享单车企业能够活下去。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单车的确解决了我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公共自行车市场,甚至对于公交体系的变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这种模式最终倒下去了,那么也是非常令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