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家2万员工的巨头为什么永不上市?

2019-04-05 19:01发布




顾客每次进店,都是跟品牌的一次连接和互动,线上也一样,西贝在线上跟用户的互动增加了用户的粘性,新菜品没上市就被1600万人所关注。

永不上市的背后:4万亿元的餐饮大市场,仅4家上市公司


今年是西贝的而立之年,成立30年来,西贝已经拥有了300多家直营店,2万3千名员工,近50亿营收。从规模上看,这在餐饮行业已经算是佼佼者了。

在海底捞上市后,这佼佼者就受到资本的关注,投资机构纷纷鼓动西贝上市。但贾国龙坚决回应:“西贝永远不上市,把利分给奋斗者!”

这也许跟西贝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关,让劳动者分利,也跟贾国龙的性格有关,贾国龙是一个极度重视掌控权的人,他希望自己是西贝这场大戏的总导演,希望西贝能够搭建华为那样的架构——创始人任正非只持有1%的股权,却享有企业绝对的控制权。

但西贝永不上市的背后也许包含更多的是餐企上市难的老问题-财务不透明、税务监管难、标准化程度低、合规性差等问题,餐饮企业上市难已成行业共识。

2017年餐饮收入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近4万亿的餐饮大市场,却只有4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全聚德、广州酒家、西安饮食和*ST云网(主业转型),就算加上跑到香港、美国上市的,包括包装成食品公司上市的品牌,一共才15家。




撇开经济水平差异如果按照韩国、欧洲、美国、日本等比例人口来计算,中国应该分别有30家、52家、240家、1000家餐饮上市企业。

A股上市的四家企业,全聚德和西安饮食是比较纯正的餐饮股,但日子过得并不好。全聚德自2012年之后,业绩已经连续6年原地踏步。西安饮食自2012年之后,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6年亏损。

曾经的“民营餐饮第一股”湘鄂情如今已经更名为*ST云网,而国内的湘鄂情均已关店倒闭,在ST云网的业务板块中,仅保留了团膳这块业务。

而广州酒家成为自湘鄂情之后,8年来首家成功过会的餐饮企业,但其餐饮服务收入不到三成,更多的收入来自食品出售,这让其代表性含金量大大降低。

广州酒家也是奋斗了七年才成功上市,在这期间很多餐企也折戟了。

2011年,俏江南折戟A股、转战香港H股,但屡战屡败,上市无果后被迫转手解除当初与鼎晖创投定下的对赌协议,投入境外资本CVC门下。在与CVC的博弈中,创始股东张兰失去控股权,惨痛出局。几经易主后,创立十余年的本土品牌俏江南也受到重创。

2014年更是被业内称之为“餐饮行业全军覆灭年”,净雅食品、顺峰、嘉和一品、狗不理纷纷折戟。

2016年,九毛九向A股发起冲刺,历经2年上市之路,2018年3月,九毛九主动终止了IPO。

到目前为止,就只有同庆楼还在排队中,不过从去年到现在都处于预披露状态,迟迟没有更新的进展。




相对而言,港股上市的程序相对简单,对企业上市要求相对宽松也是很多企业选择去香港上市的重要原因。

呷哺呷哺、味千中国、唐宫中国、国际天食(上海小南国)、合兴集团(吉野家母公司)都已经成功在香港上市。

包括今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捞,市值近千亿,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而跑到美国上市的乡村基于2016年在美股退市,据说其想上A股,目前尚无消息。

A股难闯,很多企业就跑到新三板,目前新三板的餐企近30家,但大部分新三板餐企都没有做市,没有流通。这样跑去新三板完成没有意义,纯粹的面子工程。

总的来说A股上市是最好的选择,港股上市是最快的选择,而新三板上市是作死的选择。

为做好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有关工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于2012年制定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


指引要求发行人详细披露现有业务发展状况、主要经营模式及持续发展能力、食品安全卫生、主要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公司治理、商标及商号、员工及社会保障情况。

其实可以归结为三个点,一是持续盈利问题,二是财务不透明问题,三是内控合规问题。

首先是持续盈利问题,无法规模化发展就不可能较好地持续盈利,而制约传统中餐无法做大的最大原因是无法标准化,没有稳定的口味、可复制的标准化出品,中餐就无法连锁扩张。

海底捞正是选择了中餐里最不依赖厨师的品类,它的厨师就是消费者自己。标准化的料包+净菜,让海底捞可以保证每家店的口味一致性。

而且由于行业门槛不高,一旦业内有新的热点出现,市场上便会涌入大量的模仿者,如中式茶饮、连锁火锅、创意菜等,同时还要不断与新品类竞争。

加上餐饮的流行性变化很快,每年的流行趋势都在变,等爆红周期一过,盈利水平就会大幅下降,想做到持续盈利更难。即便如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虽然不断调整各地的口味和产品,可增长越发的吃力,最后麦当劳无奈卖掉了国内的股权。

其实就是财务不透明的问题,这是餐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餐饮企业多是现金交易,账目透明度不高,在采购环节价格一般是进行口头商定,不能保证每一家供应商都能提供正规的发票。

而且索要发票消费者的比例不高,常会出现成本、收入的计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还可能带来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问题。

最后是内控合规的问题,面对众多直营店或加盟店,如何建立规范的控制体系,而且员工数量大、类别多、流动性强,社保面临较大的困难。

此外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自身很难把控的问题,即使麦当劳、肯德基也这样高度标准化的快餐企业也无法避免,广大中餐企业更难以应对。

例如上海“一笼小确幸”餐厅被曝出现食物中毒事件、海底捞后厨卫生问题等均对企业经营造成了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关门倒闭。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75903423117787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