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未来,重新解读即将发生的10大科技走势

2019-04-05 03:35发布

预测未来其实一点都不难。

比如今天你预测说,未来无人驾驶会成为主流,机器人将遍地都是,万物皆可自由互联,这就基本没有价值,因为只要时间继续向前,现有技术不断完成突破,这些事情早晚会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科技走势的预测,真正的价值是,如何把“技术创新”+“爆发时点”+“商业应用”全面结合起来,去综合思考一种技术在未来的演进可能。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对于技术走势的预测有三个标准,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要以产业化为评判标准,一切不谈产业化时点的黑科技都是耍流氓。 第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技术的突破有深有浅,真正的好技术,最终还是要造福于社会,与技术出于哪一层无关。 第三,要看技术影响的持续性。技术从研发到应用到进入产业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而不是突然的爆发,要判断趋势就要观察并理解这个过程。

今天我们可以从过往的一些预测中,去总结如何预测的科技趋势的思维体系。


增强现实(AR)技术即将进入爆发


世界将被数据覆盖,增强现实(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实时叠加在现实世界中。《科学美国人》选中AR技术的原因是认为AR正在走向主流市场,现在估值15亿美元的AR市场在2020年能达到1000亿美元。

王煜全在《全球创新260讲》的专栏中曾多次介绍AR技术和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去年的苹果发布会,他就指出iPhoneX基于激光点投影的面部识别技术是一个重大的创新,这一创新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增强现实AR。到今年的苹果发布会,已经有很多应用依靠苹果的这项技术推出来了,随着开发工具越来越方便,这个市场现在马上就要进入井喷期了。


私人定制的诊疗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美国人》认为在过去的10年,生物组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在体液或组织样本中迅速、准确地对个体的全部基因组进行测序,或测量所有蛋白水平、代谢副产物或微生物数量。因此新型诊疗工具已经开始颠覆标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了。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虽然听起来很酷,但是并不是很准确。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实现,但是目前的成本还很高,而且基因组测序得到的结果只是患病概率,所以不能代替诊断。对血液中游离的DNA的诊断现在也还有精度问题没解决,比如说肿瘤诊断,还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诊断方法的。私人定制的诊断工具有一些突破,但是离颠覆行业的突破还远得很,只能说是曙光初露,能成为趋势还早着呢。


人造肉的路还很长,文化比技术重要


人造肉的技术比较好理解,把动物细胞培养成肌肉组织,这样既可以解决动物保护争议,又可以减少相关产业的环境污染。这项技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比较有意思,美国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对这项技术很重视,但是中国似乎都不太在意这件事。

这一点主要是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的很多素食主义者是出于动物保护的目的选择素食,所以像人造肉不涉及杀生,他们就会欣然接受,但是中国的很多素食主义者观点就不同,即使是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肌肉组织也不接受。所以人造肉在美国备受关注,到了中国就不太被重视了。技术离开社会文化大环境,将有很大的差异,学习先进技术,不可盲目。


基因编辑应用增强带来新的伦理隐患


2013年,张锋教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揭开了基因编辑的序幕,近几年围绕着基因编辑技术很多应用都蓬勃发展起来了。王煜全认为离产业化最近的就是我在《全球创新260讲》里讲到的中国的哈佛留学生杨璐菡,她通过把产生排异反应的基因敲除,使得在猪身上培养的人体器官能够成果移植,这项技术一旦成功会是一个了不起的科技突破,非常值得期待。

王煜全在2017年的前哨大会上预测,未来基因编辑的应用会增强,但是带来危机也会更明显。比预测的更快,2018年底的“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爆发,给中国甚至全球基因编辑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基因编辑必将改变我们人类发展的进程,但任何技术创新都将带来风险。如何更好的监管,而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如何更科学持续研究而不是因噎废食,如何让共享人类智慧成果避免垄断带来的公平缺失,是未来基因编辑的发展过程中比技术创新的更为重要的事情。


量子计算机路漫漫其修远兮


量子计算机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技术,很多媒体都做过相关报道,但量子计算还是一个概念,短时间还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可能性。首先,量子计算机的普及推广,现在还是面临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量子计算机对运行环境的极高要求,需要全新的算法等等; 其次光子计算机目前也有一定成果,未来的计算机会如何发展,还是未知。而且量子计算机算法在2018年并没有突破性的成果出来,所以王煜全认为量子计算,还要有很多突破性的提升才有可能成为趋势。


率先使用人工智能将成为行业赢家


在2017年的前哨大会上,王煜全就已经指出,人工智能的革命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收获期,现在是各个行业开始结合人工智能发力的最好时机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进入各个行业,金融服务、新零售、交通管理、医疗影像分析等等都已经有大量应用普及。

人工智能的平台机会已经被各大公司垄断了,早已不是机会了。但是人工智能的行业机会刚刚开始,因为人工智能平台的目标就是使得任何一个不懂人工智能的人都能够使用人工智能。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所以如果现在能够主动迎接,克服一点点技术困难去使用人工智能,就拥有了比业内竞争对手更强大的武器。

因为人工智能的平台的发展,造成了人工智能的各个行业机会出现井喷,如果善于发现机会,迅速在本行业里面成为第一个引入人工智能的人,就极有可能成为行业的整合者,成为下一个霸主。


电动车的改变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


由于中国对制造支持的能力更强大,而且中国的科技支持氛围更好,因此中国的自动驾驶和电动车领域相比于国外要更热门,传统车企和现在的造车新势力形成了一个既合作又竞争的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因此王煜全在2018年判断,中国会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新兴力量。

从2017年开始,王煜全特别看好电动车产业,但是对于特斯拉他一直抱有担心的态度,他预测2018年特斯拉会有一个小低谷,因为入场者会增加,竞争更激烈。现在看来,2018年伴随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爆发,比亚迪、拜腾、蔚来、威马等一批电动车造车新势力的诞生。特斯拉果然在2018年,遇到了发展瓶颈,并且也不断通过降低价格扩张市场,在中国建厂提升量产来积极应对。电动车是趋势,但不是对所有品牌来说都是好事。


大航天时代中国人不能再错过


星辰大海,一直以来是科技探寻的方向。亿隆·马斯克所说的移民火星,要发射上万颗卫星来覆盖地球并不是句空话。2018年2月7日,亿隆·马斯克的SpaceX成功发射了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2018年9月13日,SpaceX已签下全球首位乘该公司火箭飞船绕月飞行的私人乘客。马斯克的SpaceX接连接几次的火箭成功发射,为重型火箭商业运载之路,打开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现在看来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大航天时代,现在全球科技产业的特点,就是越来越生态,从线性的发展,变成平行的展开。当火箭运载能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研究太空居住,有人研究各种应用的开拓了比如太空能源和太空探矿,而未来几个平行的方向一旦同步成熟,产业就会瞬间展开,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碳硅融合下的生物技术的革命


我们对人类整体的了解程度大大增加,但对每个个体依然缺乏了解,智能可穿戴结合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对自己的健康进行长期实施监控,将监测到的数据上传给医生,医生就能够更准确的帮助我们判断病因、及时治疗了。希望未来这样的产品越来越多。

未来我们身上的电子产品会越来越多,甚至计算机可以直接和我们的脑神经联系起来,即脑机接口。不过我认为这条路不一定走得通,因为大脑是非常脆弱的器官,植入式的脑机接口风险很大,我认为真正要实现大脑和机器的互动,非植入式的脑机接口才是未来。


5G的发展离不开应用爆发


2019年开始,5G需要的所有技术将会准备齐全,基本上5G的部署已经为时不远了。当然5G和人工智能的平台一样,都需要大量应用,而且都知道一定会有应用会变得很大,像腾讯QQ和微信那么大,甚至会更大,但最后哪个应用会做大,没有人能预料。所以大公司的策略就是搭平台,而且尽量吸引应用在自己的平台上扎根,这样将来不管哪个应用做大了,大公司都能分一杯羹。

当然,随着5G的部署,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也会迎来巨大的应用机会,把现实的东西虚拟化在未来有巨大的需求,也许将来一台手机就能够把眼前的任何物体扫描成三维模型,放到虚拟世界里。

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预言家一样的先知,最近几十年也有不思想家顶着未来学家的帽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信息的快速普及和去中心化,预测未来不再是一种少数人才能掌握的能力,而应该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技能。

2019年第三届前哨大会,将回到北京,盘点全球视野下科技发展趋势,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生态中的机遇,同时提升大众对科技的感知力和认知力。


2019前哨大会

时间:2019年4月20日 14:00-18:00

地点:北京 五棵松M空间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Deepecho001,备注“加群”,加入深响读者交流群,行业最新资讯,深度报道一手掌握!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7565075307744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