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不是“亏损”的代名词,共享单车也不能总靠烧钱活着。涨价是为了让共享单车能够长时间地活下去,能够持续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共享小蓝单车宣布,从3月21日起,在北京实行新计费规则,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上涨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0.5元。摩拜单车随后宣布,从4月8日起,北京用户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价格与小蓝单车“取齐”。运营哈啰单车的哈啰出行公关总监王帆也表示,“哈啰单车目前价格相对稳定,但未来可能随着经营策略调整也不排除会有涨价的可能。”
三家已宣布涨价或计划涨价的共享单车平台身后都站着“巨头”,小蓝单车的身后是滴滴,摩拜单车的后面是美团加腾讯,哈罗单车的背后则是阿里。但是,就算身后的“巨头”再强大,也禁不起共享单车企业持续亏损的压力。几大巨人之所以将共享单车企业招之麾下,并不是因为这些共享单车企业能带来多大的利润,而是看中了共享单车企业拥有的流量,希望借此在流量市场展开竞争。
随着共享单车企业流量逐步融入到身后“巨头”的流量中,共享单车的“流量之血”几乎已被榨干,身后的“巨头”们也就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共享单车企业的盈亏方面,要么通过涨价来改变亏损的窘境,要么让共享单车企业自生自灭。这些“巨头”都是具有很高知名度、影响力很大的企业,共享单车又是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行业,按照交通运输部提供的数据,2018年共享单车每天约有1000万人次使用,因此,不管是共享单车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路径,都会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共享单车涨价,既有合理性,也有对共享单车企业身后“巨头”实力的考量。共享单车要想可持续性地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持续亏损状态。如果一直依赖于烧钱方式,依赖于资本的支持,总有一天会活不下去的。到时候,仍然没法继续提供共享服务。因此,“活下去”才是共享单车企业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其他共享企业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
共享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方便、快捷,就是为了让用户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体验。以共享单车为例,在交通越来越堵、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可以省去很多的停车烦恼,也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帮助消费者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因此,共享单车受到的关注也更多,受欢迎的程度也更高。一旦共享单车集体退出,难免会对人们的出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涨价不代表共享单车不再是共享经济,因为共享经济并不是“亏损”的代名词,共享单车也决不能总靠烧钱活着。因此,从企业角度来看,涨价是为了让共享单车能够长时间地活下去,能够持续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服务才是共享单车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失去服务,共享单车企业就没有生存的必要。面对持续亏损、巨额亏损,如果涨价能够化解这个“亏损”与“服务”之间的矛盾,或者是缓解亏损的局面,让企业以及身后的股东能减轻一些补贴的压力,或许能让共享企业更好、更长久地生存下去,才能为广大居民提供更持续的服务。毕竟,多赢才是大家希望的最好结果。
谭浩俊(财经评论人) 编辑 汪世军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