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发出的微信红包也可以撤回。
腾讯为啥叫鹅厂?因为开展了生态养鹅业务。
谷歌正在筹建月球研究中心,现正全球招募将常驻月球的员工。
冥王星与木星近日将出现罕有交叠,地球地心引力将减弱,届时人会有失重感觉,甚至可以从椅子上飘起来。
上面这些消息,你信了几个?如果想到今天是4月1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愚人节,你大概会马上提高警惕,加强对“恶作剧”的免疫力。没错,上面几则消息,都是往年的愚人节,流传甚广的几则小小骗局。
而令人发笑的是,几乎每个谎言,都有不少人相信。谷歌称那一年的恶作剧,让他们收到了不少应聘“月球员工”的简历。BBC在愚人节报道了地球人将失重的消息后,那天也接到不少观众的电话,称在冥王星与木星交叠的时刻,自己感觉到身体轻飘飘的,甚至不少人说自己从地面或家具上飘浮了起来......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愚人节,我们想跟大家聊一聊跟“恶作剧”相关的那些趣事。恶作剧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时不时地来点无伤大雅的小骗局,让自己“上一回当”?
好的恶作剧,既要离谱又要可信
在愚人节,你可以名正言顺地耍一回别人。
只是,怎么耍才算耍得漂亮呢?美国一些网站给人们出了很多主意,比如把透明的指甲油抹在肥皂上;在别人鼠标下面感光的部分贴上胶布
(或者把无线鼠标的电池取掉)
;美国《读者文摘》网站还教孩子如何戏弄父母。
美国圣地亚哥骗局博物馆的馆长亚力克斯·博泽说,一个好的恶作剧要既离谱又可信,大部分搞恶作剧的人,最后他们开的玩笑只是离谱,却根本不可信。他说:
“一个好的恶作剧会成功地让我们相信后来发觉我们不该相信的事物,因为它完全不合理。它以幽默的方式让我们理解自己知识的限度,展示周围的事物中,我们不熟悉的方面、想当然的方面。”
“好骗局”:2000年愚人节,谷歌推出“意念搜索”,声称用户只要盯着左下角旋转的漩涡,同时脑子里想着要搜索的内容,就能靠意念自动完成搜索。
上高三的时候,我们一个班级都被其他班一位同学给骗了。我们高三一共7个班,两个文科班。英语老师同时教两个班,他是二班班主任,讲卷子的时候,为了少讲一遍,他有时候会在晚自习时间,把一班叫到二班的教室去一起上课。这样做了两次。然后有一天,五班一个学生在一班窗户边高喊:“黄老师让你们去二班上课!”于是我们五十来个人就过去了,结果在二班教室坐了十来分钟,黄老师还没来,后来黄老师说:“今晚不讲卷子啊?”我们才知道上当了。
这个骗人的同学挺厉害,首先就是他的话有些可信性,英语老师确实有可能让我们再去二班上课。但某一晚真的有英语卷要讲吗?为什么来通知的不是一班和二班的人?你事后会觉得不靠谱,但是老师让你去跟另一个班挤在一起上课,你还不得赶紧去抢个位子?
历史上,媒体搞的愚人节恶作剧也一样。1976年的愚人节,BBC一位主持人宣布,上午9点47分会发生一场“独一无二的天文学事件”,在冥王星从木星后面经过时,引力校正会短暂地减少地心的引力。在9点47分往上跳的人会有飘浮起来的感觉。结果真有几百人报告说,他们飘起来了。一个女的说,她跟她的11个朋友从椅子上飘了起来,绕着房间转动。
“骗局”成功的关键,是感染力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亚·康尼科娃在《信心游戏》一书中分析了所有骗局背后的心理学原理。骗子骗人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要确定目标:他是谁,他想得到什么,我如何利用他的欲求来实现我的目标?然后要制造同情和亲密的关系:行骗之前要建立感情基础。之后是逻辑和说服:抛出骗局
(故事)
,展示它会对受骗人有利的证据和方式,展示真正的好处。到后来,我们就像被蜘蛛网困住的苍蝇一样,越是挣扎,越是无法脱身。当局面看上去很危险时,因为我们已经在体力和感情上投入了太多,以致我们自己会去说服自己。
在行骗中,编故事是很重要的一环。康尼科娃用一个著名的故事来证明感染力的重要性:有一天,法国诗人雅克·普莱维尔看到路边有个盲人在乞讨——他身边放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的是:“一个没有补助的盲人。”施舍的人并不多。普莱维尔问他:“我能借你的纸板用一下吗?”盲人点头表示同意。普莱维尔拿过纸板,把背面翻过来,在上面写了一句话,把纸板放了回去。第二天,他又从那个盲人身边经过,他问现在给他钱的人多不多,盲人说:“不可思议,我从来没得到过这么多钱。”普莱维尔在纸板上写的是:“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见。”
康尼科娃解释说:
“骗子会赋予我们意义。我们受骗是因为如果他们提出的现实会成真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他们给了我们目标感、价值感和方向感。这是信念真正的力量所在。它赋予我们希望。如果我们总是怀疑,很小气地拿出信任,不愿意接受世界的可能性,我们就会感到绝望。为了过上好生活,我们必须接受某种信念。所以欺骗才既是最古老的职业,又是最不会消失的职业。说到底,骗子卖的是希望,希望你会变得更幸福、更健康、更富有、更好看、更年轻、更聪明。”
《信心游戏》(The Confidence Game),
玛利亚·康尼科娃(
Maria Konnikova),
维京出版社
2017年1月版。
据说,愚人节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捉弄及取笑。但关于愚人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说跟法国修改历法有关:1565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颁布法令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为新年的传统。一些守旧派反对该改革,依然按照旧历法在新历4月1日送新年礼,庆祝新年。支持新年改革的人借此对守旧派大加嘲弄,在当天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聚会。还有人把它追溯到古罗马。
为什么会有愚人节这样奇怪的、允许人们相互戏弄的节日?有心理学家说,相互戏弄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增进人们之间的关系。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街头的狂欢》一书中说,英国有蠢蛋节
(Feast of Fools)
。节日上一些仪式的用意在于消解一般社会阶级和性别的界限。有一些男人穿得像蠢蛋或昏君,专讲下流笑话。
“文明建立在许多良好的人类特质上,如智力、自我牺牲、科技创造。但狂热庆典也是好的,它表达了我们的艺术情怀、灵性追求,以及我们的团结。阶级把人排除在外,节庆则是海纳百川。嘉年华打破一切,不管你我之间有哪种差别,就算是身份不同,当下都不重要了。”
2011到2012年,美国人中10%以上的人,即2560万人曾经受骗。大部分案件是因为购买虚假的减肥产品,波及大约500万人;其次是有奖销售,波及240万人。在英国,估计有58%的家庭接到过诈骗电话,受骗损失近2400万英镑。还有许多人受骗但没有报案,55岁以上的受骗人中只有37%的人报案,不到55岁的人中只有一多半会报案。因为一般人们认为受骗的都是傻子,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上当了。
为什么我们需要“愚人节”?
人人都有可能上当,理论物理学家或者好莱坞制作公司的老板跟一个80岁的退休老人一样会被人骗。你觉得自己没上过当,那只是因为你没有识破骗子的骗局,上当后你把自己的损失归结为运气不好。
爱伦·坡在《欺骗》一文中说,骗子的特征有“缜密、兴趣、坚持不懈、机智、胆大妄为、冷漠、无礼、创造力、咧着嘴笑”。现代心理学尤其同意他说的一点是:冷漠。
基本上,人类已经进化成了可以相互合作的动物。我们相互信任、相互依赖,钱包里装着现金而不用担心会遭到陌生人的抢劫,上床睡觉时不用担心在睡梦中被杀死。慢慢地,我们的情绪已经进化到了支持这种现状。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会感到温暖;当我们欺骗或者伤害别人时,我们会感到羞耻和罪过。大部分人通常都很正派,是冷漠的对立面。但有少部分人可能是进化到了会利用他人的善意,受到了冷漠的推动。这些人不在乎他们造成的痛苦。
行骗对人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不是谁都可以。有三种人最有希望成为骗子:精神变态者、自恋狂和马基雅维里主义者。要想成为骗子,你就需要利用别人对你的信任,而精神变态者没有良知,所以对他们来说,迈出这一步更加容易。据统计,精神变态者占男性的1%,女性中几乎没有。这意味着在你遇到的100个男人中,有一个可能会被诊断为精神变态者。精神变态者极为冷漠,缺乏同情心、负罪感、悔恨之情和畏惧,不关心他们的越轨行为。这都是成为骗子的生理倾向。
如果你的情绪很正常,自恋心态能够保护你,因为你会对自己说:“这都是我应得的。”自恋的人非常自大,会用尽一切办法来维护他的形象,哪怕是用欺骗手段,如冒充他人。
最后,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是骗子的教科书式的定义,他们会用说服、欺骗、纵容等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认为,结果能够证明手段的正当性。
最高明的骗子会利用社会环境而不是人的性格。行骗是最古老的游戏,但它也非常适合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预示着一个行骗的新的黄金时代。在社会转型、飞速变化的时代,骗子尤为猖獗,因为新的事情在发生,老的看世界的方式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在淘金热和西部大开发的时候骗子很猖獗,在革命、战争、政治剧变时骗子也很猖獗。转折时期是骗子的盟友,因为转折会带来不确定性。骗子最喜欢的就是利用人们在面对世界变化时的焦虑感。
《街头的狂欢》,【美】芭芭拉·艾伦瑞克 著,胡訢諄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3月版。
对那些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在伊拉克工作的人,恐惧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以致两个英国商人把高尔夫球搜寻器当作炸弹探测器销售,每个售价1.5万英镑。孤立、寂寞、重大的生活变化、欠债都会让人变得容易轻信,所以骗子们经常出现在葬礼上,盯上离异的人、失业的人。
骗子很可恶,康尼科娃希望她的书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大骗子,但她希望读者要乐观一些,大部分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如果我们不再彼此信任,如果我们把时间都用来质问他人的动机,我们的生活就很悲惨,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如果只是小骗局,你被骗去了20块钱,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你可以原谅自己,这没什么,并不能说明你很蠢,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好人。”
关于幽默的原理有三种理论:释放压力、表现优越性以及失谐
(预期和实际状态不一致)
。愚人节的恶作剧中,这三种因素都有。失谐是恶作剧成功的关键,比如可以这样作弄同事,在咖啡机旁边贴一个告示说,“咖啡机已升级,可以语音操控”,对同事说,你可以对咖啡机说“来一杯拿铁”,结果它纹丝不动。
恶作剧也能够释放压力。有心理学家说,恶作剧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幽默,它像一个解压阀,把我们从一本正经中暂时解放出来。人类天生就爱开玩笑,以此推翻既有的秩序。《街头的狂欢》一书中说:“节庆活动进入高潮时,每个人都离开自己既定的角色和地位,短暂地进入充满平等精神、创意与爱的乌托邦。史前时代的人通过舞蹈和节庆形成群体,至今我们仍有那样的渴望。”
还有人说,恶作剧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宇宙是混乱的,要学会使用诡计来获得优势。人生中充满未知力量施加的诡计和欺骗。长大后,我们努力去骗人,成为强大的一方,证明自己的更厉害。当然,搞恶作剧的人作弄别人,能显示自己更聪明。在恶作剧中,有人被耍,成了笑柄,观众则充当中立的法官。三种角色中,被取笑的人知道自己受到攻击,搞恶作剧的人就是要看到被耍者的反应和表情。观众笑是因为他们如释重负——被取笑的不是自己。对于搞恶作剧的人来说,如果他能在玩笑中隐藏自己的敌意,他就不会有负罪感。
所以放下戒备,放心享受愚人节吧!理由很高大上——“它表达了我们的艺术情怀、灵性追求,以及我们的团结。”
作者 贝小戎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著有《假装读过》《西风不识字》)
编辑 走走;安也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