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比想象中更难!谁能“接盘”?

2019-04-01 10:02发布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就业犹更难。

年前,一篇《对不起,北大毕业的我还是失业了》在网上广泛传播,就业焦虑已经蔓延至顶级高校。而真实的情况到底怎样?

1

关于裁员的新闻屡见报端。3月28日,京东公司对外否认其“高峰时一天离职400多人的”的传言。姑且不论传言真假以及辟谣本身的可靠性,经历之前多年的飞速扩张,许多互联网公司现在发展遇到了问题,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也陆续拉开了裁员大幕。

沿着时间线往回追溯:3月中下旬,腾讯宣布裁掉一批中层干部,比例高达10%;2月15日,滴滴宣布对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裁员,比例约为15%,涉及2000余人;2月初,网易严选被爆裁员约为8%。此外,知乎、唯品会、魅族等公司也在更早时候宣布裁员。

除了对现有职工进行裁撤,部分企业也纷纷缩减招聘规模。天风证券通过在招聘网站上爬取数据,仅2018年4月份至9月份就消失了202万个招聘广告。招聘的春天仿佛犹在昨天,就业者的冬季没打招呼就窜到到了眼前,令人猝不及防。

还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反向指标,可以对比观察企业就业情况的变化。

其一就是毕业生考研报名人数的变化。自2016年摆脱考研报名人数负增长开始,其后连续3年呈递增趋势。2017年全国考研人数报名201万,增长7.3%;2018报名人数238万人,增长18.4%;2019年报名人数则高达290万人,增长21.8%。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推迟就业、继续深造。甚至有人调侃,学历通胀速度已经赶上货币增发速度。

其二则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报考的持续火爆。以“国考”为例,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平均报名人数与招录人数之比分别为46:1、49:1和58:1。尤其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本身发展就面临着缺钱、缺产业的困境,少有的所谓的“体制内工作”则成了许多人竞相追逐的无奈之选。

再来看一下官方对于“失业”的权威表述。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调查失业率为5%左右。而对2019年就业预期则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以内。

长期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因为只反映前来选择“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而饱受诟病。自2012年,我国开始试行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双轨,虽然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因为局限于“城镇”而低估了实际的失业人口。如果考虑到现实中城镇、农村基数庞大的适龄劳动力人口,真实的失业率远不止于此。

2

“就业难”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全球经济停滞不前,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环,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经济学上有个“奥肯定律”,表明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仅为708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609亿元,同比下降14%。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盈利能力堪忧,自然难以提供足够充裕且优质的就业岗位。

产业迭代、技术升级的影响。规模化设计、集约化生产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尤为明显,以房地产产业为例,目前装配式建筑被大力推广,通过标准化模块设计,如搭积木般对建筑进行装配组装,极大缩短了工期,也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

科技进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早在2016年,德勤会计事务所就引进了财务机器人,不仅对于大量重复性、程序性的基础财务工作进行处理,还能基于大数据分析做出财务分析以及风险防范,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取代了大量财务人员。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会计持证人员,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从事的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财务流水作业。此外,语言翻译、传统中介、银行等行业的就业都面临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这也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规律,不可逆转。

产能过剩、行业无序扩张。如果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就业压力难以避免,那么产能过剩导致的裁员减员则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我国的光伏产业、钢铁等产业都曾因为市场环境以及政策助推,迎来一波发展高潮,但是忽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拥而上、盲目扩张,导致严重的供需失衡,产品价格一泻千里,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人民日报就曾报道,河北省就因为产能过剩引发职工下岗潮,影响人数约为55万人。行业繁荣时疯狂扩招,而一旦遇冷则大规模裁员,踩完油门急踩刹车,对就业市场本身产生较大影响。中央一直在推行“三去一降一补”,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努力消除产能过剩带来的“后遗症”。

就业岗位结构性失衡。尽管劳动力总量上非常富裕,但是在岗位匹配度上还面临着失衡。高端人才依然供不应求。近日,南京、西安、广州等地纷纷掀起了“抢人”大战,对于人才引进增加筹码。职业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在北京,月嫂工资普遍1万元起步,金牌月嫂工资更是高达数万,且需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预定,秒杀众多白领。在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的130余名学生更是还未毕业便被预定一空。

3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而“稳就业”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置于“六稳”的首要位置。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关于民营经济有一个“五六七八九”的论述,即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快递行业提供了300余万个就业岗位;外卖配送行业同样如此,仅2018年蜂鸟配送和美团骑手两家企业就吸纳了500余万人就业。

现实经济运行也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民营企业的抗压能力也强于一般国企。1-2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实现利润1889.5亿元,下降5.8%,而国有企业尽管利润总额略高于民企,为2223.7亿元,但是降幅为24.2%。民企促进发展,发展带动就业,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

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送出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礼包。从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到积极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从减少审批流程到营造良好经商环境,诚意满满。

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能同时产生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尤其对于转业军人、返乡的农民工,积极加强技能培训,给予多方资金信贷支持,回乡创业不失为一个选择。从企业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能人才更是自带商业流量,创业也较他人更有优势。

但同时,还是要理性看待创业风险。创业门槛低,支个煎饼摊都可以称之为创业,但是成功的概率也低。媒体在宣传时,往往刻意夸大少数成功者的创业事迹,选择一两个标杆放大为先进典型,影响他人选择。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创业中心遍地开花,但对于其中的一些人而言,没有工作经验积累,没有专业技能傍身,没有稳定客户关系,没有明确商业定位,只凭一腔热血一头扎进市场,蓝海变红海,承受创业失败带来的风险。

4

去年年初,唐山高速公路收费站取消,一段收费员大姐对着采访镜头讲,“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里了,找工作很难找了。我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干。”引起许多人唏嘘感慨。

有时候,贪图所谓的稳定,只不过是温水煮青蛙,不断磨掉斗志,磨掉激情,磨掉技能,磨掉向外攀升流动的所有企图和努力,被历史的进程一路裹挟,混沌向前。现在体制内的工作被许多人视为一辈子的“铁饭碗”,可谁曾记得,大规模国企改制下岗潮就在二十多年前。而彼时,国企的“饭碗”比事业编还硬,比公务员还刚。

真正的人才从来都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针对各类人才推出各种优惠奖励政策也层出不穷。天津2018年推出“海河英才”引进计划,对于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个人给予最多200万元的补助,此外还有住房、教育、落户等方面的配套优惠,力度空前。

一个人的命运,除了考虑历史进程,也要靠自我奋斗。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为未来自己的职业发展充电蓄能。积极拥抱挑战,追赶时代浪潮,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就业市场的议价能力,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见财经原创,禁止非授权转载、洗稿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746921621913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