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是经贸,离开了经贸的货币则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反之,良好的经贸趋势,又可以反作用于货币更大范围的流通。这一点,在中俄经贸和货币合作中,已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事情的最新进展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28日报道,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全球支付创新项目中东欧分部主任玛丽安娜∙扬森表示,俄罗斯在东亚市场45%的跨境支付流入中国。扬森指出,在流入俄罗斯的支付项目中我们发现,卢布领先;其次是日元;第三位是美元;第四位是人民币,占比约18%,不过最近12个月以来人民币结算增长65%。最近12个月以来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支付资金流增长6.5%,结算的主要币种是:美元占比54%;人民币35%;卢布超过10%。
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俄罗斯对东亚市场的支付上,还是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上,人民币和中俄本币化结算的概率都在大幅上升。毫无疑问,这在美元依然是当下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以及美元主导SWIFT国际支付体系;同时,日元等发达市场货币过去数十年也一直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一的背景之下,这一现象或正在成为全球货币发展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扬森同时称,“我们发现,最近12个月以来,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增长了46%,增幅巨大。这再次佐证了我们提出的全球货币发展变化的观点。而在对人民币的喜爱程度上,显然,俄罗斯或正在引领全球的货币风向。俄罗斯稍早前将人民币的份额增至14.7%(2017年第三季度为1%)。人民币储备在俄央行中增加了约14倍。俄罗斯过去数月,也开启了向中国出口石油的部分无美元化环境。
而在五年前,中俄就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此外,在本币化结算的趋势下,中俄对跨境现金的合作也早有过布局。例如,俄罗斯亚太银行数月前就首次成功向中国的哈尔滨银行空运了1000万元卢布现钞空运至哈银行的金库中。这绕开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清算体系的一次跨境现钞交易合作。尽管金额并不十分大,但却是全球去美元化的一次现金尝试。
分析认为,这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为一些受到美元限制的经济体提供了货币解决方案的参照。我们从伊朗央行数周前宣布将从德国空运欧元现钞就可以说明问题。我们提及,经贸的加大又在促进货币的广泛应用,俄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俄气)近日也再度佐证了这一观点。该企业副董事长安德烈·克鲁格洛夫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之一,我们已经向对中国市场出口天然气的合同中,开始直接用到了卢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据悉,俄气计划将在2019年12月1日通过西伯利亚管道向中国市场推出大规模天然气供应。这一经贸合同长达30年,通过管道俄将实现每年1.3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输出。而应企业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表示,俄对中国市场的天然气供应还不断增加,到2035年,俄天然气供应量可能达到80-100亿立方米。在这一趋势下,预计到2024年中俄经贸将达到2000亿美元(约1.34万亿人民币)。显然,这一迹象或正在成为经贸反作用于货币应用的注脚。
俄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稍早前表示,“目前俄罗斯与中国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占据一定的份额。”“比如,俄中边境贸易,基本全部使用本币结算,因为这非常便利”。俄媒也报道称,俄罗斯和中国不可避免地将减少使用美元,向人民币和卢布过渡。(完)
BWC中文网原创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音频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