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前行之路上,不要赶个晚集”
近日,一条“厉害体”“吓尿体”“慌了体”的微信刷屏车友圈,原来是中国地质大学旗下武汉资环工研院开发的格罗夫氢能源汽车在光谷亮相。且在即将开展的上海车展上,格罗夫还将携带多款氢燃料参展亮相,并开始预售。
格罗夫,源于英国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威廉·格罗夫。1839年,他首次提出燃料电池概念,并发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比使用汽油、柴油的传统燃料汽车还早,比使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更早。
报道称,这款“汉产”的格罗夫氢能源汽车定位为大型豪华 SUV ,是中国乘用车领域首款氢能源汽车,拥有媲美法拉利的酷炫外观;全车采用的是顶级的碳纤维材料,车身配备了4个剪刀门,前排车门采用了蝴蝶门的设计; 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氢燃料电池组,经过氢氧电化学反应原理,产生电动力,然后通过电动机推动车辆的行驶。
报道声称,特斯拉充满电一次性最高续航 800 - 900公里,而格罗夫超过 1000 公里。一般的电动车充满电至少需要好几个小时,而格罗夫的加氢过程只需要几分钟。这款车将于2020年实行量产,正式在一线城市推出,2022年前推向全国。
曾在3年前出版《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口》一书作者、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程振彪评价说,尽管此车是集成式开发而非完全自己开发,但做总比不做或坐而论道强,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大好事,乐见格罗夫氢能源汽车浮出水面。
这是武汉、湖北车界一件大好事。在全国热火朝天地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背景下,这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明显滞后其他省市的武汉、湖北同仁正在奋起直追。
多年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处于比较低沉时期,但车企中仍有不少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我国应排除干扰,重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其中黄正夏等人是早期代表之一。
黄正夏是二汽早期的卓越领导者,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富有创新精神和改革勇气。在他2009年去世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湖北省从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创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其所著的《探索与追求》一书曾记录有关他从事这一创新性事业的实践及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的观点。
为推动清洁的氢能产业发展,武汉、湖北相关科研机构也在深入研究各种各样的储氢技术与方法,而燃料电池汽车正是这类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
早在5年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并以此(技术)作价入股的方式,与江苏省上市公司——富瑞特装合作,赴张家巷市进行转化。
据称,该项技术可将氢气在常温常压下,溶解在一种特殊液体中,用类似于普通矿泉水瓶的容器也能装载运输,使用时,再促使氢气释放出来。
据该实验室主任、美籍华人科学家程寒松介绍,该项技术已经很成熟,符合量产条件。未来,人们到加氢站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关容器注入液态氢化合物,通过车上的一个反应器将氢释放出来,提供给燃料电池“发电”而驱动汽车行驶。一罐(或容器)80L的氢化合物,可供汽车连续行驶500多公里。
程振彪认为,事实表明,一件好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谋划,最终也未必能结出好果。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期,武汉理工大学和某车企曾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开展合作,联合开发,并试制出样车,并在相关车展上展示,一度轰动,全国领先。
遗憾的是,后来因种种原因和变故,双方合作中断,这一好事无果而终,而如今落后其他汽车厂家。此番结局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武汉、湖北要想追赶,避免过去之覆辙,最现实可行的就是跨出湖北,寻求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不仅需要战略眼光和广大的胸怀,还需要省、市从大局出发,积极促进合作,从中引线搭桥。
无论是发展自主品牌轿车,还是发展电动汽车,武汉都曾起了大早,但看看夜色黑暗,周边无人,天气寒冷,就又躺下继续睡。而等到被吵醒时,发现太阳高照,前行的队伍一大串!睡过头了!
但愿在打造氢都、发展燃料电池汽车这场新的革命、新的机遇面前,武汉能真的敢为天下先,闯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