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与银行撞脸:无心还是有意?

2019-03-26 00:42发布

因为涉及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比如商标)侵权,国内一家银行正准备对侵权方提起诉讼,“我们正处于收集证据的阶段。”该银行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家涉嫌侵权的公司首先从名称开始就和该银行高度相像,已令客户产生认知上的困惑。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曝光一家名为苏宁任性贷的网贷平台,而后,苏宁金融紧急回应,任性贷只是苏宁金融的一个嵌入产品,不是独立App,并表示正在启动相应投诉程序。

事实上,第一财经记者在金融业内调查也发现,不少金融机构存在机构名称部分内容“被借用”,并以此注册成某服务公司,而这些公司,在不明真相的金融消费者面前,往往被理解为和正主有业务关联。

有意还是无意?

日前,上海某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爆料称,目前有一批投资咨询公司的注册名称与正规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相类似,可能存在侵权行为。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其指引,查到了这样一批与银行名称中某一部分“撞脸”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与兴业银行中“兴业”二字“撞脸”的公司就有广州兴业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兴业普惠(广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与民生银行“撞脸”的如广东民生普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与招商银行“撞脸”的如广州招商普惠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招商普惠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招商普惠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与光大银行“撞脸”的如广东光大普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光大普惠投资有限公司;与微众银行“撞脸”的如微众普惠(广州)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微众普惠网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与恒生银行相似的如恒生普惠(广州)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恒生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恒生普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与广州农商行“撞脸”的如广州农商普惠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与浙商银行相似的如浙商普惠(广州)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浙商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与南粤银行中的南粤相似的如南粤普惠(广州)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南粤普惠商务信息有限公司、广州市南粤普惠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南粤普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另外,还有广东交通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晋商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网商普惠(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甚至连科技公司也有“雷同”,市场上还有深圳市滴滴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安徽滴滴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小米普惠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后发现,这些公司有如下特点:一是高度集中于广州;二是注册时间集中在2017年~2018年左右;三是,行业几乎为商业服务业;四是,实际控制人均为自然人;五,大多冠以普惠的名号。

而对于上述公司的具体业务,第一财经记者尚难以查实,但“撞脸”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认知困惑,比如,在天眼查广州微众普惠网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界面上,一位用户就问到,这家微众普惠公司跟腾讯公司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些看上去和银行名称有雷同之处的公司是否真的与银行有股权关系?对此,第一财经记者询问上述相关银行,得到的回应是“毫无关系”。

“这种现象我们已经注意很久了,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手段去处理,只能密切关注。”国内某股份制银行法务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复。

是否侵权?

那么,这些公司是否构成侵权?

对此,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寿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企业名称是由“地点+字号+行业+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组成,比如虚拟一家公司,“深圳市(地点)+六疆+农业(行业)+有限公司”,或者“深圳市(地点)+六疆+科技(行业)+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上述公司与正主相撞脸的其实是字号,“字号是企业名称的最主要构成部分,以地域为保护范围,在相同注册区域内具有排他性,但出了这个区域就不具有排他性了。”安寿辉说。

而与字号相对应的是商标,商标是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字号是在地方工商局注册的,前者是全国效力,后者是地方的。

据了解,虽然字号和商标在概念上并不相同,但在市场上,两者起到的辨识效果非常相似。企业字号和商标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判断依据。正是这种相近似的辨识效果,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有时会发生企业字号与商标发生冲突的情况,比如,将他人享有商标权的商标作为企业字号注册使用,或者将他人较为知名的企业字号抢先注册为商标使用。

如今,为了利益或实际的效益,不少市场参与者炒起“傍名牌”热,有很多的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也有很多有名的字号,被别人注册成商标,或将别人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作为字号使用。

上述某股份行法务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一般在三种情况下,银行会对这些公司提起诉讼,一是经营范围与银行相同或相似;二是企业LOGO与银行相同或极为相似;三是有证据显示这些公司打着银行的旗号,宣称是银行子公司。

“只有在发生这三种情况时,我们才会去着手处理。”他说。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7226439175844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