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AirPods 悄声无息地上架了,用苹果官方的话说,这是一款让很多人「心心念念」的设备。
表面上看,更新后的 AirPods 外观和 3 年前那款初代基本没有差别,很多人以为苹果只是套了个新的无线充电壳,却忽略了来自耳机内部的芯片差异。
和初代 AirPods 搭载的 W1 芯片不同,新上架的 AirPods 均搭载了名为 H1 的芯片,这也是苹果首次为耳机产品研发的芯片组。
事实上,这颗芯片才是本次新 AirPods 最重要的升级部分,也和多项实际使用体验有着明显关系:
1. 加入对「嘿 Siri」语音唤醒功能的支持;2. 在不同设备之间切换连接的速度(比如从 iPhone 切到 iPad,或是 iPhone 切到 Mac 上),最快达到了以往的 2 倍;3. 通话时间从原来的 2 小时提升至 3 小时,接听电话的连接速度最快达到之前的 1.5 倍;4. 游戏音频延迟最高降低 30%。
你当然可以说,这些 H1 芯片带来的升级,远不如加个新配色或是改个外观来得吸引人,但对大部分无线耳机产品而言,左右耳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低延迟表现,恰恰是它们和 AirPods 差距最大的部分。
我们此前曾撰文讨论过,现在市面上仍然有很多无线耳机存在「主副」之分,即主设备会通过蓝牙,将声音数据传输至其中一只耳机上,然后这只耳机会再通过蓝牙将数据传给另一枚耳机。
由于存在数据中转,自然很容易造成连接不稳或是延迟的情况。所以你会看到,不少蓝牙耳机仍需要用一根耳机线将左右两边连在一起,就是为了解决两只耳塞的音频同步问题。
期间也有一些折中方案的出现,比如 B&O E8,它选用了名为 NFMI 的近场磁感应技术取代了原本的蓝牙中继,稳定性确实有所提升。
还有高通推出的 TrueWireless Stereo Plus 技术,则支持手机向左右两个耳机单独提供信号,从而避免干扰问题。
而初代 AirPods 之所以能在连接稳定性和低时延方面领先大部分产品,是因为苹果基于原有的蓝牙连接协议,建立了一套多重链路和窥探机制,巧妙解决了音源源的同步问题。
此外,AirPods 还进一步简化了多设备场景下的配对过程:配合苹果 iCloud 云同步,只要 AirPods 和其中一台设备配对后,就会自动添加至该 Apple ID 账号旗下的所有设备中,以确保在多个设备间实现快速切换。
这部分功劳,基本都源于那颗内置的 W1 芯片。
当然,对苹果来说,投资研发自主芯片,也是确保其硬件产品差异化的核心之一。
从收购芯片制造商 P.A. Semi,并在 iPhone 4 和初代 iPad 上采用首颗自研处理器 A4,到 A12 成为全球首批商用 7nm 芯片,过去十多年里,苹果已经在芯片研发领域积累了不少经验,所涉及的部分也早已扩展到 GPU、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
如今,连 iOS 设备之外的产品也在苹果自研芯片的范畴内。比如 Mac 产品线,2016 年及之后推出的新款 MacBook Pro 均已搭载了苹果设计的 T 系列芯片,主要用于身份验证和安全保护;还有 Apple Watch 中的 S 系列芯片,至今也发展到了第四代。
但为一款耳机配件制作独立芯片,在苹果的产品史上并不多见,这意味在 AirPods 热卖的当下,苹果也在有意加强对它的重视,以便继续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如果哪天我们靠 AirPods 获得了类似斯派克·琼斯电影中《Her》的人机交互体验,估计也不会让人感到太意外。
题图来源:Digital 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