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传奇孵化器Y Combinator原本没有总裁,直到创始人Paul Graham选中继任者。
“我不算什么经理人,但Sam Altman是,”2014年,Graham在卸任之际告诉TechCrunch,“我也没有过总裁这种头衔,但我们要为他设一个。”
硅谷一时间舆论沸腾——“Sam Altman是谁?”
在那时,Y Combinator(以下简称YC)已经是一个传奇:它挑选出有潜力大规模扩张的初创公司,给它们2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创业指导和关键资源,换取7%的股权。它因孵化出知名初创公司而闻名:Airbnb目前估值已突破300亿美元,Dropbox已经上市,Stripe的估值也已突破200亿美元……
但斯坦福辍学生Sam Altman彼时28岁,还籍籍无名。
当时间来到2019年, Altman执掌YC5年之后,整个硅谷已很难有人再质疑他的野心和权势:
YC在他的带领下极速扩张,截至2018年10月,孵化出了1281家公司,体量庞大如一支舰队。这其中有93家估值超过1亿美元,以至于从领英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到CNBC等媒体,都称呼Altman为硅谷“造王者”;
此外,YC形成了一个“商业体”,覆盖了从种子到后续的多轮投资阶段。公司入选YC,就意味着拥有了主流风投和庞大的校友网络资源;
YC中国也在2018年成立;
……
Altman实现了Graham卸任时为YC规划的航线——大而不倒,能够经受一个世纪的时间考验。
外界也并非全是赞美:投资人对Altman又爱又恨,抱怨YC孵化出的创业公司太过昂贵,哄抬投资价格;他们还抱怨孵化公司数量逐年膨胀,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最重要的是,过去5年间,YC没有再孵化出一家超越Airbnb体量的公司。
Altman也33岁了,他仍旧习惯穿短袖衫、工装短裤、颜色鲜亮的运动鞋。他曾用YC去对标Google,计划孵化各行业的领袖公司,让这些公司在后续扩张的同时,会保有对YC的热爱和忠诚。YC甚至为他们建立了名为“Bookface(书脸)”的校友网络。
但YC对Google的10年追赶才走到一半,舵手突然离场。
3月11日,Altman宣布卸下YC总裁职务,出任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的CEO,从联合创始人转为管理者。他称应当阻止任何公司独占强大的AI技术,因为公司在逐利的过程中可能技术失控,导致人工智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Altman的突然离场,就如他当年的突然上任,震动了硅谷。
扩张,再扩张
YC的2019春季Demo Day(展示日)刚刚落幕,再一次刷新规模。为了容纳创纪录的200多家初创公司和千名投资人,YC把大会从总部山景城计算机博物馆的会场,搬到了旧金山码头的一个大型仓库里。
大会熙熙攘攘,Demo Day的熟客面面相觑:今年怎么这么多人?
为了能让200多家公司在2个下午完成展示,YC甚至破天荒地把创业者分成了两批,开辟了两个舞台,让公司路演。
在这个Demo Day上,这200多家公司收获了YC赋予的第一次估值飙升。YC统计,创业者当日一般能融到50万到300万美元,从而使他们的估值达到300万至1500万美元。根据硅星人在现场观察,优秀公司种子轮份额早就已经被一抢而空,甚至直接开始A轮融资。
YC2019春季Demo Day因规模太大,搬到了旧金山码头的一个大型仓库里 图:Vicky Xiao
Liron Shapira曾在2017年登上YC的展示台,他告诉硅星人,“我们必须确保自己能拿出激动人心的东西,否则会蒙受羞辱。”
Demo Day当天,他与100多名投资人进行了交谈。大多数投资人对他的项目没什么兴趣,但还是有一两个人,为他们开出了25万美元的支票。这足以使他激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需的全部资金!”
Altman公开过他录取公司的底线——能够快速扩张的公司,有潜力估值破百亿美元的公司,所以“增长”通常是YC公司强调的重点。
“增长倍数、回报“,这不仅是Altman挂在嘴边的孵化公司关键词,也成了他发展YC的关键词:2019年,申请进入YC孵化的初创公司数量进一步暴涨,总数超过12000家。YC则宣布增加25%的录取名额,刷新了纪录;
在Altman主导YC的五年之间,YC不只孵化规模从每批67家增长到250家,本身也超出创业孵化器,成为一个商业体;
各个领域都有优秀的创业者或者专家作为合伙人加入,让YC扩大了投资的领域,从软件扩大到了生物科技、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
5年之间,YC不再只孵化美国公司,项目来自全球各地,最新一期就有40%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设立YC Continuity,进行种子轮之后的投资;
设立YC series A,孵化A轮公司;设置在线免费创业学校,一期毕业的创业公司超过1500个;
设立非营利研究机构YC Research;
设立YC中国拓展海外业务,并请到在中国比YC还要出名的百度前总裁陆奇出任CEO。
当遍地开花的孵化器沦为提供场地收租的二房东,YC已经建成了创业者的庞大“圣殿”。YC共登记在册1281家孵化公司,其中已经死亡的仅158家,94家成功退出投资,剩下的1029家公司还在写自己的后YC故事。
舰队庞大,但问题是,YC还没有走出一家堪称“伟大”的公司。Graham时代以精准的眼光和高质量的孵化著称,如今却难以再现。
有投资人对硅星人表示,他们会提前收到冗长的公司名单,再兴致寥寥地派一个投资经理去现场。日常真正的投资,则回归到硅谷传统的口口相传和内部推荐中。
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张璐告诉硅星人,YC对孵化公司的品牌建立和市场营销做的非常好,以至于风投需要去筛选真实的信息,这样才能在200多个项目中投中真正有价值的。
2018年,YC的CEO Michael Seibel发布文章说,YC已经变了。Altman用5年时间,奠下了YC在创业孵化领域“大而不倒”的地位。但人们开始问,YC变得更好,还是更坏。
它会更好,还是更坏?
2014年,在一片疑问声中,Graham把YC交到了Altman手上。他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留下两个预测:一是YC的根本体验不会改变;二是YC将走向一个更宏大的未来,成为能历经时间考验的公司。
Graham解释说:“很少有公司能延续百年,但对大学来说,百年弹指一瞬。之所以有这种区别,我想,因为产品公司的基因是假定,假定产品,假定市场,结果成为虚妄。但大学是联结了一群人……人们也为这一点才进入大学。我不是在声称YC能延续百年,但它有这个可能。”
彼时扩大YC规模是Graham的首要目标。他相信,Altman是可以把孵化器建成一所百年大学的人。
Altman则更直接,在福布斯上放话称,要将YC扩大10倍。
Graham猜对了一半。如果说是他写好了创业者的圣经,那么Altman的确如他所愿,建成了创业者的“圣殿”,有坚固城墙,有忠诚门徒。
但YC已经离开了Graham的精英时代,换上了Sam Altman的“商业体”面孔。
YC起步于规模小但精英氛围浓厚的创业孵化。在2005年,YC自身还是一家创业公司,那时申请孵化的公司创始人会直接给Graham写邮件,其中就包括Altman。Graham会亲自培训公司创始人,再把他们推荐给投资人。
Graham如同一个和善的老校长,对这些看起来都很像失败者的创始人,传授自己的秘诀:“做点一小部分用户会深爱的东西,用户的爱是你所需要的。”
YC创始人Paul Graham 图片来源:YC官网
然而经历了5年的飞速扩张,如今的YC则会这么告诉创业公司,“如果你是一家B2B的公司,那么YC有1000多家校友公司可以成为你的客户。他们的联系信息都在Bookface上公开。最终,你在YC期间一半以上的新增销售会来自校友公司。”
就连曾经的YC创始人们也感到不适应。在宣布增加25%的录取名额后,Shapira忍不住跑去Altman的推特抱怨扩张太大,“我那批只有120家创业公司,我们那时彼此亲密的多。”
但不管YC如何变化,Altman仍然在践行着Graham的愿景。他在斯坦福开设创业课程,在YC开设了免费的在线创业学校,并且把这些课程和学校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创业早已没有什么秘诀,如今难以撼动YC地位的,是校友公司规模和孵化资源网络。
Altman和YC成为了创业界的“迷信”。创业者Hoala Greevy曾在一篇博客中描述他与Altman的12分钟面谈:
“Altman向我扔了一枚炸弹,他说,我有可能建立一家价值10位数美元的公司。”
“如果其他任何人这么告诉我,我不会信的。可这是Sam和YC,腰带上挂着10个独角兽公司的功勋。该死的,可能他是对的?”
张璐认为,从商业体的结局来看,Altman的运作是成功的。他将YC的影响力、体量、资本量,各方面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YC成为风险投资行业生态圈中最主要的一支孵化的力量。但这与Graham时代的高质量精品风格相去甚远。YC能否抵达一个平衡点,既能够优质、高质量地孵化创业公司,同时也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
Shapira却相信YC会一年比一年好,“YC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资源,对杰出的公司创始人来说,应当懂得怎样从中寻找到最好的资源。”
一面经理人,一面极客
Graham卸任的时候,眼见创业的大潮汹涌而来,“创业逐渐变成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那么多的创业者,我们需要去投资他们。”
但Graham也是出版了《黑客与画家》等书籍,一身老派艺术家气质的计算机工程师。他乐于从YC的日常事务中抽身而出,去写他热爱的小文章。他在家庭和事业中疲于奔命,希望寻找到一个继任者。
Altman甚至是Graham“有且唯一”的人选。尽管他最初申请加入YC时表现得极不耐心,想把Graham的面试推后一天,以便参加另一场面试。
“你才大一,你明年来吧。”Graham写邮件打算推掉他。
“我大二了,我明天就来。”Altman回复。
YC第一批孵化的公司创始人合影 图片来源:YC官网
Altman似乎总在经理人和极客的角色间徘徊。
他出生在芝加哥,在密苏里州长大,8岁时,他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他接受LGBTQ活动的邀请,表示自己在高中时期出柜,属于第一批公开性取向的人群。
在申请加入YC创业的那个暑假,他原本打算去投行高盛做暑期实习。
但最终,2005年,Altman成为YC的第一批成员。
20岁时,Altman从一直向往的斯坦福退学创业了。他又以434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公司,与合伙人男友分道扬镳。他成为了YC的合伙人,却远不是名动硅谷的投资人。但Graham对他说,“我要退休了,你来接管YC吧。”
到他成为YC总裁之际,媒体还需要借由名人背书来刻画这个继承者。
当时Graham称Altman为绝佳的领袖,把他比作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Graham在辅导创业公司时遇到问题,总是会问“如果是乔布斯会怎么做呢?”,“如果是Altman会怎么做呢?”
其他人则说,Altman很擅长达成交易,非常健谈,总能说服其他人。
但Altman同样有非常极客的一面。他热衷收集人类科技史的证物,像手斧、铜剑,他还在搜罗F1飞机引擎。他解释说,自己很喜欢人类科技史的里程碑,尽管这些文物或许看起来科技含量不高。他已经完成了一个大型的手斧收藏,藏品历史可以上溯150万年。
他还直言不讳去抨击旧金山湾区的“政治正确性”。Altman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写,“中国的一些事情真的让我很惊讶。我意识到,我在北京讨论有争议的观点,比在旧金山要觉得坦然自如。我没有完全觉得坦然自如——毕竟是在中国——但还是比在旧金山要好。”
这篇博客后来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拥护者照常涌去他的个人博客刷voteup(赞同)。也有科技博客对他嗤之以鼻,讽刺他自比伽利略,“召唤身穿卫衣的极客信徒”。
Altman还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是他最初的志趣,可以回溯到他的孩童时代,“像很多人一样,当我用电脑写出第一个程序时,就意识到总有一天计算机会非常智能,可能会比人类还要聪明。”
在短暂的斯坦福求学生涯中,Altman选择修读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前沿科学家吴恩达,彼时担任他的学业指导。
可惜那也是人工智能的瓶颈时代。Altman回忆,“我们很压抑,人工智能注定会至关重要,但那时却什么也做不出来。”
2015年, Altman和伊隆·马斯克联手成立了非营利性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命名为OpenAI,希望建立一个人人都能拥有的安全人工智能。
在Altman扩张YC的途中,人工智能原本是一条支线,却突然发展成主要剧情。
扑朔迷离的 OpenAI
在硅谷纷纷猜测Altman的去向时,非营利组织OpenAI宣布建立了一个“有限营利公司”。而Altman离任YC后,随即出任OpenAI营利和非营利两个组织的CEO,担任主要管理角色。
此前一个月,马斯克宣布离开OpenAI。他发布推特解释原因,一是难以为这个项目贡献时间,二是旗下公司特斯拉还需要和OpenAI竞争人才。但他在最后写到,“我不同意一些OpenAI团队要去做的事情……还是就此分道扬镳保持友谊比较好。”
Altman则和OpenAI的新转折一起到来。OpenAI设立了一个营利公司,要以公司而不是非营利组织的身份,去对抗科技巨头。
OpenAI原本诞生于对独占AI技术、追逐利益大公司的不信任,比如Google。它也诞生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畏惧。
Altman曾这样描述大公司独占人工智能技术的危险,“一个以逐利为目的的公司,控制了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并以此控制全世界,然后事情失去控制。”
OpenAI团队及家人合影 图片来源:OpenAI官网
硅谷几乎每家科技巨头都投入巨资跟进研发AI。但OpenAI希望建立一个人人都能拥有的安全人工智能,称为AGI。Altman的一个设想是,未来每人都能拥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让全人类可以共享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发展。它首期筹措了10亿美元的研究基金,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会公诸于世。
Altman认为,单一强大的人工智能具有统治世界的危险,不如让多个人工智能互相斗争达到平衡。他计划用善的人工智能,去制止恶的人工智能。这会比任何一家公司单独控制超级AI技术要好的多。Altman甚至设想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和平共处的时代,导致采访他的风投合伙人没有控制住大笑。
Altman在2017年断言,在不需要太多创造力的领域,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时代正在到来。比如富士康的机器人已经替代了大量的低技能的劳工,而这是一件好事。
他也并不避讳人工智能造成人类失业的未来,反而对此表现出乐观。因为人工智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最先会取代“不好的工作”,反正那些工作人类也不喜欢。人们甚至可以不需要工作,用更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的时间。因为在AI替代生产力后,人类社会能够提供富足的物质。
然而没有工作的人生又应该如何度过呢?
YC Research在美国开始探索“基本收入研究”,不加限制地选择人群,送给他们每月1000美元覆盖生活基本支出。试验将对比试验人群在时间分配、主观幸福感、精神健康、财务健康、个人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这是一个听起来有些荒谬的试验,对Altman而言,能够探索怎样改变失业人群的生活状态,以适应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工作的未来。“如何让人们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获得幸福、满足、社会地位,一切人类在意的东西。”
OpenAI的初心美好,但硬件和资金似乎成了大问题——OpenAI宣称,此前筹措的10亿美元研发资金不足以和科技公司对抗,比如Google和Facebook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而在Altman 执掌下的OpenAI,为吸引公司投资,设置了最高100倍的回报率。一切超过100倍率的回报,都将会进入非营利部分的OpenAI。然而100倍的超高回报,显然只是名义上的“有限营利”。
OpenAI解释,人工智能研发需要消耗大量的经费,需要融资购买硬件设备,建立自己的基础设施和超级计算机,并与大公司争夺人才。据美国科技网站Wired的报道,此前OpenAI科研所要用计算机处理器和显卡,只能向Google租借。
Altman似乎善用功利的手段,去做不功利的事情。
在Altman离任之时, YC仍旧宣称不会改变,只是要搬去旧金山了。此后岁月会证明,Altman是否留给了YC一个“大而不倒”的未来;而随着Altman到来,OpenAI放弃非营利组织的定位,踏上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转折。
下一个5年,他会想要把硅谷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