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无处不在,技术改变生活。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划分历史时代。关于技术,我们知道很多。关于技术,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关于技术的认识水平,大致相当于演化论出现之前的生物学。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多少种技术,技术家族之间的相似性,但我们不知道这些技术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也不知道这些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有的新技术都脱胎于旧技术
著名科学家道金斯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好比所有的生物排成一个长队,相邻的两个物种之间相似程度最大,比如我们这一支智人和已经灭绝的其它20多种原始人种很像,我们人类又和黑猩猩很像,黑猩猩又和猴子很像,以此类推,最后你就能看到,其实人类也是从最原始的生物一步步演化出来的。
套用这个比喻,所有的技术也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没有电之前,不可能出现空调,更不可能出现电子计算机,在蒸汽机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火车,更不可能出现高铁。所有的技术都脱胎于之前的技术。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新技术。新技术都是从老技术中长出来的。
很多人会不服气,怎么可能会没有新技术呢?比如喷气发动机,它既不是内燃机的变种,也不是在之前的技术基础上慢慢改良出来的,喷气发动机在技术上讲是一种“飞跃”,那怎么解释这种“新颖性”呢?
不要着急,我们先复习一下演化论。在演化论看来,生命的演化无非是靠遗传、突变和选择。
如何“拆解”复杂的技术
我们先来说说技术演化中的遗传和突变。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那么,技术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各种技术看起来千差万别,令人眼花缭乱。不懂技术的人会感到挫败感,有人可能觉得技术是冷冰冰的、反人性的。
在懂技术的人看来,各种纷繁复杂的技术其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依旧用生物学打比方,从外表来看,脊椎动物差异极大,斑马和蝙蝠都是脊椎动物,它们的外表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但是,你不能只看外表,如果观察一下它们的骨骼结构,你就会发现,所有脊椎动物的结构都是高度相似的,都有心脏、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都是左右对称的,都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解剖”技术,就会发现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组合。
懂技术的人特别会“解剖”技术。我们看技术,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懂技术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懂技术的人特别喜欢把技术拆开,看它的结构。无论多么复杂的技术,都可以拆成若干模块,模块中又有零部件,这样不断地深挖下去,就会发现,复杂精妙的技术最终都是平凡的零部件的组合。比如火车,那不就是蒸汽机和轮子的组合吗?这么一看是不是简单许多?你要是掌握了这套“拆解”技术的窍门,那就能够进入“万变不离其宗”的境界。
技术界有个术语,叫“反向工程”,说白一些,就是拆开了重新组装,跟你小时候把家里的闹钟拆了,想重新装回去是一样的,拆得多了,也就明白了一件产品的设计原理、工艺程序和生产材料等等,也就学会怎么制造这种产品了。
懂得技术哲学的人会进入下一个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学会了“拆解”技术,还要知道,为什么技术是可以被“拆解”的。也就是说,为什么技术要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呢?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制表匠的寓言。假设每只手表都有1000个零件,第一个制表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安装,若他出了一个小错,或是工作被打断,就得从头再来。第二个制表匠则把手表分为10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又有10个小模块,每个小模块中有10个零部件,那么,即使他装错了,或是工作被打断,损失的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模块化的技术更适合进一步的创新,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个模块更新,或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新的组合。
不要被技术的复杂外表所迷惑,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于旧有技术的组合。所有的技术都有一种共同的内在结构,它们都是由零部件组成的模块。这些模块中有核心模块,还有其它的支持模块,模块下面还分模块,直到每一个最小的零部件。学会了这种思路,你就能随心所欲地“拆解”所有的技术,那些懂技术的人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